屈原楚辞,燃烧的爱国情怀,你读懂了吗 | 沿着长江读诗词


战国中期,长江之滨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他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新诗体——楚辞。屈原楚辞是长江流域诗歌创作的第一座巍巍巨峰,与《诗经》并称为先秦诗歌的两大高峰。

屈原,名平,大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在今天湖北的秭归,是楚国王族成员。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分裂到统一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内有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营私误国之忧,外有因变法而强盛的秦国咄咄相逼之患。在这种情况下,楚国面临着改革兴起或守旧衰亡的选择。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何海燕:

这个时候屈原就出场了。他作为楚国的后裔,出生在一个十分吉利的日子,就是寅年寅月寅日。他的父亲给他取下“正则”的名字,意思是公正的法则,这便赋予了他“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就这样,有着内美的他又十分注重后天的修炼,成了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贤能之士。怀着美政理想的他,一开始深受楚王的信任,负责管理内政及外交大事。他踌躇满志,希望通过变法革新,举贤授能来振兴楚国,完成由楚国一统天下而最终建立一个民生安乐、德泽流彰的大中国的美好愿望。

但是,就在屈原禀命起草宪令时,享有既得利益的楚国贵族群起对他进行诋毁、打击和排斥。昏庸的楚王受腐朽贵族集团的左右而疏远了他,进而又将他放逐到荒僻的江南。屈原遭放逐后,楚国国势如江河日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拔楚国郢都。第二年,秦军掠取江南。屈原深感祖国无可挽救地衰落了,他的理想彻底地破灭了。传说就在那一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难,以死来保全人格的完美和节操的高尚。

尽管屈原竭尽忠诚和智慧,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以致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屈原那一腔孤愤无从宣泄,满腹哀怨无从倾诉,只好“发愤以抒情”、赋诗以述怀。何海燕教授认为:

可以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时代和社会造就了屈原这位伟大诗人,苦难和传统孕育了屈原的不朽诗篇。以前都说传世的屈原的作品有25篇,尽管古今学者对这些作品的真伪有争论,但是我们可以基本认定,屈原的重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

367句、2486字的《离骚》是历史上公认的屈原代表作,是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百世无匹”的鸿篇巨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体诗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名垂罔极,永不刊灭”的艺术杰作。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

洋洋洒洒又波澜起伏、浩浩荡荡又回环跌宕的《离骚》,抒写了屈原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揭露了楚国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阐述了他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勇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展示了他高尚竣洁的志行和光辉伟大的人格,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在创作精神、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上都有着创造性的开拓,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将中国先秦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且开创了“楚辞”这种新诗体。何海燕:

南朝著名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里就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离骚》因屈原而杰出,屈原因《离骚》而永垂。“屈骚”也成了屈原作品的统称,成了“楚辞”这种诗体的代称。后人称屈原的作品为“骚”或者是“屈骚”,称“楚辞”为骚体诗。

晚唐琴家陈康士根据屈原的《离骚》创作了同名古琴名曲,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现代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了琴曲《离骚》,古朴苍劲、深沉含蓄,使其重放异彩。

2017年,青年演员易烊千玺在电视剧《思美人》中扮演少年屈原并演唱了片尾曲《离骚》,这首浓郁中国风曲调的国语流行歌曲在年轻人中广为传唱。

下期“沿着长江读诗词”——浪漫如屈原,是如何塑造自我形象的。

出品人:梁延、洪燕、王秋、赵冕

学术指导:蔡靖泉、何海燕

编审:向秀、胡银芳

策划、采编:刘炜

诵读:天时

统筹:徐嵬毅、洪伯

音频制作:杜佳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