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农垦与苏东坡(2)

 

 

黄冈农垦与苏东坡(2

 

苏东坡黄冈农垦精神的第一点是务实精神,也就是勇于面对现实,遇见困难和矛盾,不是回避,而是勇敢地面对,积极探索和寻找解决的途径。

苏东坡的务实,首先表现在他勇于面对家庭生活困境,积极寻找对策。苏东坡自从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后,没有缺衣少食过。但他贬到黄州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衣食匮乏,家庭发生严重经济困难。

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跟随他到黄州生活的家人多达二十余人,有他的妻子王闰之、妾王朝云、儿子苏迈和苏过、乳母任氏以及婢环、仆人等,这些人的吃穿住行一应开销数量不小,全部由他一个人负担。二是他的“黄州团练副使”闲职的俸禄不高,根本不能养活他一大家人,以致入不敷出。三是他本身家庭积蓄微薄,不能长期支撑家庭开支。

苏东坡曾从节流角度去解决生活困难,他规定家里每天的日常开支不得超过百五十钱。具体方法是每月领取了四千五百钱的工资,将它们分为三十块,挂在屋梁上,每天用叉挑取一块,用完然后再去叉,控制用度。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家里经常揭不开锅。

苏东坡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十分务实,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和矛盾,积极探索和寻找解决的途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处,寻觅到“柳岸花明又一村”之境。他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穷困酸楚的生活局面。东坡耕田,餐风露宿、日晒雨淋,插秧割麦、旱涝虫灾,艰辛皆尝,幸得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黄州农夫、朋友热情相助,帮他渡过了一道道难关。

马正卿是苏东坡的故友,苏东坡贬谪黄州时,他也在黄州,目睹苏东坡生活困苦之状,极为同情,遂说服州衙官员,拨给苏东坡“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稍解衣食之虞。

苏东坡东坡农垦的具体位置,专家意见不一,一说在约今龙王山东麓和黄冈师范学院老校区一带;一说在今青云街与考棚街之间的十三坡一带;一说在今市实验学校内;一说在今黄州中学与黄冈日报社之间。

苏东坡的务实,还表现在他在东坡农垦中能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虚心学习,虚心请教。苏东坡是一个读书人,做官人,耕田种地不是他的强项,许多农活都不会做,农活诀窍和技术他都不懂,但他十分务实,不懂就问,虚心学习,虚心请教。比喻说,苏东坡开始种地时,麦苗疯长,他不知怎样打理,黄州农民就告诉他诀窍,使他种麦大获丰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诗作,原文是:“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务实精神,对于当代农垦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不希望大家好高骛远,而是像苏东坡当年一样,面对现实,解决难题,踏踏实实地务实工作,做到踏雪留痕,抓石有印。 

来源:义水清波

编辑:姚 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