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胜利镇灾后重建不等不靠 精准扶贫精准发力

武钢新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设计规划 

村级安置点建设现场 

“你看,这些都是今年夏天被洪水冲垮了的护坡。”站在罗田县胜利镇胜利河畔,镇长胡晶一脸严肃地说道。今年夏季的特大暴雨,让全镇29个村与外界成半隔绝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全镇90%村民都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

胜利镇是罗田的县域副中心,同时也是省级生态镇、全国重点镇和红色旅游名镇。但不可忽视的是,胜利镇贫困人口占到全镇人口的六分之一,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如何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自救工作和尽快实现“精准扶贫”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灾后重建必须不等不靠!”胜利镇党委书记姚霞林介绍,全镇按照“党员干部+群众+机械”的模式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迅速对全镇5100处水毁工程,以“责任清单+台帐管理”模式明确了工作任务开展生产自救。截止目前,全镇已完成50%的水毁工程修复,复耕农田面积2160亩,改种农田面积1872亩,转产农田面积600亩,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

在本次水灾中,不少贫困群众的房屋成了危房甚至彻底损毁,这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受灾群众的新年怎么过?

“我们把灾后重建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姚霞林介绍,镇里利用灾后重建的机遇彻底消灭土坯危房。目前,已有11个村安置点开工建设,30个村级安置点启动规划审批,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房建设。

说话间,姚霞林带着记者来到了武钢新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施工现场。现场挖机、铲车和运输车辆正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部分安置房一楼的地基已经全部完工。“12月底部分贫困群众搬进新家过新年了。”

困难群众吃住的问题解决了,后期发展有何规划?镇长胡晶给出了答案,产业扶贫!全镇持续推进“支部+市场主体+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迅速开展了15处830亩的扶贫产业基地重建工作,建设占地100亩的光伏电站项目就是一个重要尝试。

在该镇光伏扶贫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卸妆太阳能光伏板,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螺旋地桩已经整齐的打入地中。按照规划,这个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97兆瓦,预计年平均发电量接近400万度。

“胡镇长,你来了。”说话的是绿能光伏公司的总经理周永建,作为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他正亲自坐阵现场督促工程施工。“按照施工进度,现场施工可以在12月25日左右基本完工。”

“胜利镇地处山区,发发展产业不多,而光伏发电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较高、无需劳力投入、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特别适宜扶持贫困户。”在胡晶看来,选择光伏扶贫项目是正确的抉择。“为此,我们将13个重点贫困村和675户贫困户纳入以光伏产业为主的产业转产脱贫工作。

记者发现,不同于一般地区的光伏扶贫项目,胜利镇这100亩的项目并没有“分产到户”,而是集中由村集体整体实施。

“考虑到光伏扶贫到户项目实施分散、后期管护难度大等因素,我们及时调整计划,集中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集体所有,收益按照分类分等级分配给贫困户,一户每年可以有4四五千元的收入,我们还对贫困户实行了动态管理。”胡晶这样解释到。

胡晶还透露,如果这100亩的项目正运行顺利,后期镇里还准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建设一个1200亩的光伏发电项目,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如今的胜利镇,工地处处开花。有基础设施建设,有异地搬迁项目建设,有产业项目建设……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再加上文化小镇项目建设的推进,到2019年,全镇将一举解决1万多人脱贫问题!”谈到3年内完成脱贫任务,党委书记姚霞林既感到压力山大,也表示信心满满,他说:“现在的政策和重视程度都不一样了,精准扶贫带动脱贫的贫困户更多,未来我们的胜利镇会更加美好。”

IMG_4175_副本.jpg

施工人员吊装光伏板 

IMG_4178_副本.jpg

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螺旋地桩已经安装到位 

来源:荆楚网

编辑   陈 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