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一列白色的“复兴号”动车组联调联试列车从神农架高铁站呼啸而过。郑万高铁全线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华中屋脊”即将迎来高铁时代。
神农架林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这里是长江和汉水的水源涵养地,有着“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华中绿肺”美誉,林地总面积达91%以上。
5月19日,郑万铁路神农架牵引站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昭农牵线送电成功。历时17个月,郑万高铁神农架牵引站外部供电工程全部投产送电。“铁路建到哪,电就通到哪儿。” 郑万高铁神农架段开工以来,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新建两回线路,扩建两端间隔,还建一回220千伏线路等5个单项工程,确保了郑万高铁神农架牵引站双回电源通电,助力林区迈向“高铁时代”。
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赵理勇,全程参与郑万高铁神农架段的规划、建设、投产工作。赵理勇介绍,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林区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在规划建设阶段就对林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勘察制定了固定的施工人员行走路线和施工区域。
供电线路跨越崇山峻岭、沟壑高坎、林场农田,地形复杂。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采用无人机放线技术,用无人机牵引鱼线粗细的牵引线,再通过牵张机来回紧线、放线,最终由钢丝绳牵引导地线至既定位置。在牵引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与树木、丛林植被接触,减少生态破坏,同时无人机放线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据介绍,郑万高铁神农架段全线采用差异化设计,利用高塔保护树木不受电力线路干扰。利用线路高跨设计,尽可能把对周边植物的保护做到最好。同时保留了动物迁徙通道,最大限度减少土地开挖面积,保护林区生态环境。
如今,作为一级供电负荷的高铁,按“一主一备”运行。总报装容量10万千伏安、双回路4台专变连接220千伏神农架牵引站,总报装容量5820千伏安、双回路12台变压器连接神农架高铁站,确保郑万高铁用电无忧。
据了解,郑万高铁湖北段线路总长287公里,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3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郑万高铁全线通车后,神农架、巴东等地将告别不通高铁的历史,武汉到神农架最快仅需2小时。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晓 通讯员 刘帮 李琴 朱玉洁 摄影 李胜之 责任编辑 张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