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出炉,有你的家乡吗?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市、区)、乡镇(街道)。


2021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经各地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实地抽查,最终确定命名手绘地图中的49个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地图

2021—2023年度

“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名单(49个)

武汉市(5个)

1. 黄陂区  楚剧

2. 汉阳区江欣苑社区  龙舞·高龙

3. 黄陂区李家集街  黄陂泥塑

4. 蔡甸区永安街  扑蝴蝶            

5. 新洲区三店街  牌子锣鼓

襄阳市(4个)

6. 襄州区程河镇  柳编技艺

7. 南漳县东巩镇  高跷花鼓

8. 枣阳市太平镇  曲剧

9. 宜城市  襄阳花鼓

宜昌市(5个)

10.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  撒叶儿嗬

11. 秭归县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12. 枝江市  枝江民间吹打乐

1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  土家族“打溜子”

14. 夷陵区鸦鹊岭镇  宜昌丝竹

黄石市(3个)

15. 阳新县  阳新布贴

16. 大冶市保安镇  石雕

17. 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  王贵武龙灯

荆州市(4个)

18. 荆州区马山镇  马山民歌

19. 沙市区岑河镇  书法

20. 石首市东升镇  民俗

21. 洪湖市峰口镇  五虾闹鲇、楹联文化

十堰市(4个)

22. 郧阳区柳陂镇  郧阳民俗花灯

23. 竹山县宝丰镇  女娲传说

24. 张湾区柏林镇  草把龙、凤凰船

25. 竹溪县向坝乡  向坝民歌

孝感市(4个)

26.安陆市府城街  水墨漫画

27.汉川市  汉川善书

28.云梦县  云梦皮影戏

29.应城市黄滩镇  黄滩酱油技艺

荆门市(2个)

30.沙洋县沙洋镇  十番锣鼓

31.东宝区牌楼镇  十班家什、采莲船

鄂州市(2个)

32.梁子湖区沼山镇  张体书法、穿花龙舟

33.鄂城区花湖镇  民间音乐

黄冈市(4个)

34. 红安县  红安绣活、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

35. 黄梅县  黄梅戏

36. 浠水县洗马镇  洗马花灯会

37. 蕲春县管窑镇  管窑手工制陶技艺

咸宁市(3个)

38. 赤壁市赵李桥镇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39. 崇阳县  崇阳提琴戏

40. 通城县大坪乡  拍打舞

随州市(2个)

41. 广水市  书法

42. 随县唐县镇  随州慢板、三独

恩施州(4个)

43. 来凤县百福司镇  土家族摆手舞

44. 利川市  利川民歌

45. 咸丰县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46. 建始县长梁镇  建始丝弦锣鼓

仙桃市(1个)

47. 郭河镇  花鼓戏

潜江市(1个)

48. 龙湾镇  潜江草把龙、潜江鼓歌

天门市(1个)

49. 岳口镇  岳口曲艺

据悉,今年11月湖北8地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湖北省8地入选!

具 体 名 单



武汉市黄陂区



楚剧

楚剧是形成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成熟、发展、兴盛于武汉的地方花鼓戏,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1926年定名楚剧,是湖北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已有150余年历史。2006年,楚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剧声腔主要包括板腔类、小调类、高腔类三大腔系,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地方化、通俗化、生活化的剧种特色和贴切自然、情感真切、乡土气息浓郁的表演风格,主要流传于湖北武汉、黄石、荆州、孝感、鄂州、黄冈、咸宁等地。



黄冈市红安县



红安绣活

红安绣活是红安县流行的民间刺绣艺术,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盛于明清。红安绣活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红安绣活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丝绣、绒绣两种,其中丝绣居多,绒绣少见。红安绣活绣品品种多样,有鞋、帽、枕、兜、衣边、鞋垫、门帘、帐沿等种类,其中以连袜绣花鞋垫为代表。红安绣活的针法灵巧多变,表现手法大胆夸张,作品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为广大乡村民众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



黄冈市黄梅县



黄梅戏

黄梅戏是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形成于湖北东部的黄梅、蕲春、英山、武穴一带,发展、成熟于安徽安庆地区,主要流布于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等省。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是打锣腔系主要剧种,其声腔丰富优美、委婉动听。主腔“平词”旋律平缓婉转,长于叙述;“二行”与“三行”通常用于回忆往事和感情激动时的诉说,使人有滔滔不绝的感觉;“花腔”调式色彩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具有健康、朴实、明快、优美的特点;“彩腔” “火工” “八板” “仙腔”以及“阴司腔”等声腔,在体现人物悲欢情绪方面均有其淋漓尽致的表现。



黄石市阳新县



阳新布贴

阳新布贴是流行于阳新县一带的民间布艺,其工艺和制品应用范围很广,粗略统计,有近三十个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戴到庙观器物,都不乏布贴制品。2008年,阳新布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新布贴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而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布贴的构图自由随意,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征。除此之外,阳新布贴还以细致的刺绣工艺来调和色彩,丰富大块贴布的韵味,精美考究的刺绣纹样和“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充分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



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



砖茶制作技艺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由晋商与湖北蒲圻茶人共同探索、改进,源于魏晋,经唐宋明清的发展,咸丰末年(1861)开始大量生产。2014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经杀青、初揉、初晒、复炒等环节制作成干茶,短则数月长达数年的渥堆发酵,待自然的转化赋予其浓郁的香气后,再复制、紧压、烘制……大大小小71道工序完成,才最终形成一块赵李桥砖茶。赵李桥砖茶适应长久保存,具有保健功能,尤其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



土家族歌舞“撒叶儿嗬”

长阳土家跳丧,土称“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的祭祀歌舞。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丧仪: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四山五岭的乡亲相聚一起,男人们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红红绿绿的鲜亮服饰围观助兴,通宵达旦。

跳丧不仅是一种精彩的歌舞,一种艺术化的风俗或者风俗性的艺术,同时还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意义。古时,跳丧或许遍及整个清江流域和长江三峡地区,如今,只有清江中游的土家还在跳丧。



孝感市安陆市府城街道



水墨漫画

安陆市是李白故里、银杏之乡,也是中国水墨漫画的发源地之一,曾四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水墨漫画)艺术之乡”。历年来,安陆发表、展出及获奖漫画作品达上万件。

安陆当代漫画的创作一直秉持“来源乡土、融入生活”的主旨,群众喜爱的李白文化、诗词格律等元素,都成为安陆漫画的创作源泉。诗风纵逸苍劲,笔墨针砭时弊。诗词文化与水墨漫画交相辉映,调染出诗画安陆的独特气韵。



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



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人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在鄂湘渝黔边区民众中影响很大,具有祭祀、娱乐、教育、交际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2008年摆手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福司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作为“中国土家摆手舞发源地”,其原生态土家摆手舞极具特色,其中以舍米湖村最具代表性。舍米糊村的小摆手舞具有原始特色,保留较为完整。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的土坝,击鼓鸣鼓摆手。其特点是摆边手,弓腰屈膝,以身体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表演内容多为生产生活动作。摆手舞以狩猎、农事、军事和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表演中歌、乐、舞浑然一体,间有锣鼓伴奏和摆手歌穿唱。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