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被车溅了一身水”的尴尬?

昨日午后至晚间,上海普降暴雨,部分街边短暂出现积水,这多少给交通出行者带来不便。尤其,遇到一些马虎大意的机动车司机,开车不减速,还会将路边的积水溅起,让一旁的行人或者骑车人“遭殃”。


其实,南方地区夏季雨水频繁,不得不承认,出门在外的行人,很容易会遭遇“被车溅了一身水”的窘境。虽然这种情况让人气闷,却没有很好的办法根治。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大多会自认倒霉,但这并非“最佳选择”。

近日,江苏苏州昆山的一位路人就遭遇了这样的事,但他选择主动报警,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当地警方也十分“给力”,通过视频固定证据,将驶入非机动车道的驾驶员找到,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这一处罚教会了很多网友,以后面对类似事件,虽然“小”,但不能认栽或姑息,一定要学会依法维权。虽然处罚不是目的,但正如大多数“感同身受”的网友们所说,依法处置这样的“小事件”,一方面能让受害者感到“极度舒适”,彰显正义;另一方面也警示广大驾驶员,要顾及他人感受,尽量避免类似事情。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此次对于驾驶员予以处罚,是根据“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这条法规。说实话,这毕竟是小概率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会“各行其道”,但由于客观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却依然有不少人会被溅起的水花弄湿。面对这样的情况,是否还有处罚依据,到底该如何处置,需要道路交通管理者做好回答。

现下,相关执法部门对于类似情况,还没有法规法条等“硬性规定”可做执法依据,因此,大多以规劝、呼吁驾驶员自觉遵守“雨天慢行”为主。但类似情况并非只有呼吁一种办法,要根治此类问题,不妨参照“横道线礼让行人”的做法,通过教育宣传与技术执法相结合的方式,让“雨天慢行”和“礼让行人”一样,成为司机的习惯、规范,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这样才能解决行人的后顾之忧、化解“被车溅了一身水”的尴尬。

有些路口地区,监控摄像头、视频证据比较清晰完整,执法相对顺畅,而有些路段,则并没有摄像头提供证据,那么,如何保障各方权益、维护法律公正,就需要执法部门再三思量。总之,要形成长期的、可操作性的规范执法,以保障各方交通出行者的权益。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各行其道,是保障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者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只要驾驶员、骑行者、行人都规范的“自行其道”,就能避免很多事故和摩擦。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法律法规只是底线,我们固然不能突破底线,但人不能总在底线上徘徊,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维护社会公共文明。只要人人心中有文明、人人参与守护文明,社会生活就会更加和谐。

来源:东方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