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红色英山:血染红土三尺深

云上黄冈报道(黄冈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余敏 吴雷)“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首在大别山区流传至今的民谣。大家都知道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却不知道在英山,也流传着同样的热血传奇。

与走出的200多位将军的红安相比,英山虽没有红安那么赫赫有名,但也孕育出了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民国时期曾组织营救“七君子”的上海律师公会会长李次山、南昌卫戍司令彭干臣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员中,英山籍人数居全国首位。

民间文艺家 英山县原文联主席 马民权:英山是革命老区。它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一直到解放、建国。三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红色苏区。在这三十年的革命战争中。党组织一直在工作。红色武装一直在战斗,红军六大主力当时在英山都战斗过。

英山是革命老苏区,早在1927年就组建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这里是红二十八军游击根据地,又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起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将英山作为主要军事通道,在此迂回鏖战。

民间文艺家 英山县原文联主席 马民权:在全国的红军长征路线图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安徽湖北湖南三个省的省名。但是周边的县名都没有。他的地标是什么,陶家河。为什么的地标陶家河?因为红25军在这里坚持战斗。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红色政权,发展壮大了实力。在这里走向安徽。然后在安徽接到周恩来派的陈子华传达组建第二抗日先遣地,北上长征。

据统计,红军时期,英山共造就师级以上领导干部22人,在当时仅18万的人口中,为主力部队输送子弟3万多人,牺牲7000余人,被称为“血染红土三尺深”的红色苏区。

民间文艺家 英山县原文联主席 马民权:三十年红旗不倒。三两年以前属于安徽。被国民党誉为是安徽插入湖北的一把红色尖刀。英山的红色苏维埃政府。早于红安的苏维埃49天。这一块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老区,鲜血染红的地方。

编辑 陈 兰

编审 赵 勤 孙国海

(作者:云上黄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