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还能冲浪吗?”“迪迦奥特曼是不是过于暴力?”最近,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一份《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引发热议。报告对21部动画片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涉及用语、场景、剧情、动作和引导暗示5个方面,包括《熊出没》《小猪佩奇》《迪迦奥特曼》等也都站上“黑榜”。今晚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图片来源:江苏省消保委)
从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少热门动画片确实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值得警惕。比如使用渣男、草包等粗俗用语,再比如一些阴暗、恐怖、惊悚等不良画面以及暴力镜头。这些元素在动画片中泛滥,不仅拉低作品的层次,更悄无声息地污染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助长了青少年认知偏差和不良行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儿童因为模仿动画片里的危险行为,屡屡酿成悲剧,让家长看到动画片并不都是人畜无害,也有可能给孩子成长带来阴影、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孩子成长只有一次,任何环节都马虎不得。正因看到动画片中暗藏的问题,不少家长发出“进一步严格把控动画片放映尺度”的声音。的确,当前动画产业蓬勃发展,但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泥沙俱下。动画片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少年,更应该讲格调、注重导向,任由那些充斥着粗俗台词、暴力失度画面、阴暗剧情设定的动画片大行其道,会助长不良创作导向,与行业健康发展背道而驰。因此,加大对儿童动画片的市场监管力度,及时清除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有毒动画、邪典动画,引导从业人员努力提高创作水平,大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讨论中还有一些声音。有人认为,要求动画片减少“危险元素”,也是一种培养“温室里的花草”的行为。部分网友回忆起自己儿时观看过的优秀动画片,担心约束过多,是否还能再诞生佳作。这些讨论虽不免偏颇之词,但也将如何平衡动画片创作空间与规范管理的话题引向深入。事实上,动画片有其自身的创作特点,虽然遵从一定的现实生活基本原则,但在艺术呈现方面,也有很多夸张、泛化的表达,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设定,使艺术造型能够表现出有违现实的情况,比如能飞天遁地、掌握魔法等。动画片也不等同于早教片,不应该完全以现实世界的常理认知、行为要求,去限定艺术创作。
束缚过多,泛化“危险动作”“暴力犯罪元素”等概念,容易走入监管“一刀切”的误区。如此一来,则很难不引起观众对动画片情节设定简单化、故事逻辑低智化、画面表现模式化的担忧。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片的管理需要有更精细化的制度。一方面要区分动画片的受众,针对低幼年龄段、大龄青少年、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区分动画片的类型,尊重不同类型的创作规律,对可能引发儿童模仿、产生不良倾向的地方进行风险提示。
(图源网络)
当然,对动画片加强管理、合理引导不能免除家庭教育的责任;摒弃掉暴力失度、行为失范等“儿童不宜”内容,家长也不能指望动画片充当孩子的“保姆”。正如网友留言所说,“我们小时候从《邋遢大王》《黑猫警长》到《哪吒传奇》,也不影响我们好好成长”“小猪佩奇难道不能踩泥坑么?难道要告诉小朋友这个世界只有好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靠约束外界环境,家长必须承担起应有责任。那种把孩子“丢”给动画片,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也“丢”给动画片,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正是:悟空原来本事多,腾云驾雾无过错。除魔之技学不了,一身正气更堪说。
来源:半月谈
编辑:熊文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