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来信!“大师姐”樊锦诗对北大新生说......

拂开历史的烟尘

重现远去的风华

从繁华京城到茫茫大漠

樊锦诗校友用几十载春秋寒暑

书写着北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新学期开启之际

樊锦诗作为“大师姐”

为初入燕园的学弟学妹们

送来了一份寄语

传达着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

点击视频,一起聆听樊锦诗先生对新生的嘱托

情牵母校,勉励后生

在视频中

樊锦诗先生勉励学弟学妹们

努力成为知行合一、融会贯通的考古学者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

担当历史使命,成就无悔人生

虽然离开北大已经半个多世纪

母校依然是让樊锦诗魂牵梦萦的地方

她也从未停止过

对母校和学弟学妹们的关怀

2018年12月18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

11位北大校友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樊锦诗也在其中

她随即回到北大与师生座谈

回顾为之倾尽一生的事业

2018年12月19日,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樊锦诗校友在北京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

2019年夏天

年逾八旬的樊锦诗为北大新生

写了一封亲笔信

娟秀的字迹间

印刻着岁月沉淀后愈发坚定的信念

她嘱咐初入燕园的学子们

做有博大胸怀和仁爱境界的北大人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

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樊锦诗给北大新生的亲笔信

除了亲笔信

在去年九月的开学季

樊锦诗先生还回到母校

为三千多名北大新生

讲述自己将一生付与敦煌的初心与坚守

她的经历给予大家无限的激励与鼓舞

樊锦诗先生在北京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训练营现场作报告

回首62年前

作为北大历史学系考古专业

1958级的新生

樊锦诗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校园

2020年,樊锦诗先生寄语北大新生

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

北大学子都心怀着为国为民的理想

立志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樊锦诗也怀抱着这样的信念

刻苦学习,不断进取

结缘敦煌,坚守初心

1962年

樊锦诗因为实习与敦煌结缘

1963年

本科毕业的她再次选择了敦煌

并从此将自己的一生寄托于此

“我选择去敦煌”

当年女孩坚定的声音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因为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

是北大学子的共同志向

1964年,樊锦诗在莫高窟

当年的戈壁滩上

物资匮乏,交通闭塞

没有电力和卫生设施

老鼠却常有出没

从江南来到大漠的她

却从未说过一句后悔

只要能留住“永远的敦煌”

一切的辛劳都很值得

保护文物,绘制图册

撰写考古报告与专著

推动敦煌数字化

五十多年如一日

樊先生投身于敦煌石窟的

保护、研究与弘扬工作中

不辞辛劳,孜孜不倦

她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数字敦煌”数据库首页

数十载努力终有回报

远逝的风华得以留存

灿烂的敦煌成为不朽

辉煌的艺术获得了不老的生命

古老的时光凝固成永恒的美丽

数字敦煌页面(来源:数字敦煌)

而这一切的起点与源头

藏在北大的精神与学风当中

北大的教育和熏陶

影响了樊锦诗的一生

不断激励着她

到敦煌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

樊锦诗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将自己的命运写进敦煌

用一生的时光诠释一代北大人的使命

学术之志,薪火相传

今年不同寻常的开学季

樊锦诗先生的教诲与嘱托

让北大学子们

纷纷为之动容、深有感触

考古文博学院

2020级本科生郝静怡说:

樊先生不仅是位学者

更是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是我们新青年的榜样

考古文博学院

2020级硕士王子寒说:

也许此刻的我仍然不能明了

自己能为专业带来什么价值

自己的人生意义又将在何处实现

但我相信

就如樊先生所说的那样

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珍惜时光

终会在不断的求索中

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考古文博学院

2017级本科生阮可欣说:

作为新时代的北大考古人

我们更应该把这份职责担在肩上、记在心里

如樊先生所期许的那样:知行合一、融会贯通

以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坚守学科初心

以青年人的蓬勃力量践行学科使命

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贡献学科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新时代的北大人肩负着新的使命

不断前行,砥砺奋进

樊锦诗先生的故事是一盏明灯

照亮前路

勉励我们奋力前行

以下为寄语全文: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新学期好!

首先祝贺你们考上梦想的学校和热爱的专业。看见你们我特别高兴,回忆起1958年我初到燕园的情景,恍如昨天。我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主要想和你们谈谈如何从你们将要学习的考古专业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把个人的追求融入考古这个神圣的事业是值得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考古是一项关乎中华民族价值体系、历史渊源、独特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事业,关乎中国物质文化史、心灵成长史的研究,承载并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考古专业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夯实和建设这一独特的价值体系。所以,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把个人的追求融入这个神圣的事业。

其次,要努力成为知行合一、融会贯通的考古学者。

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人,一定要重视田野考古实践,也必须要具备史学和文献学的基本功。以往的考古大家无不是具有史学和文献学的深厚学养。我希望同学们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习期间,也要培养自己扎实的实践和理论素养,做到知行合一。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都有普遍联系,学科之间也是一样。未来的考古研究,必将需要跨学科的专业人才。跨学科研究就是把考古学和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结合起来。唯有拓宽考古研究的空间,才能深入挖掘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同学们要拓宽学术视野,做到融会贯通,具备文史哲全面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知识,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

再次,要有沉潜大隐的心态和准备。

从事考古研究,必须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挫折。我的导师宿白先生总是说:“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北大是一个学术的圣地,北大的精神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追求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考,愿你们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珍惜时光,刻苦学习,提升品格,磨砺意志,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未来的主人,担当起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成就无悔的人生。

人物简介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1958年9月至1963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获考古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即至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

1998年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以来,她推动敦煌在全国首创“旅游预约制”,撰写《莫高窟第266至275窟考古报告》,主编《解读敦煌》丛书,成立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留下“永远的敦煌”……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8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十大杰出校友”之一。2018年12月,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8月,获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2019年9月,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同月,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考古文博学院

编辑:熊文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