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的历史跨越——来自人文黄冈的时代报告




文化沃土,大江歌处尽风流;

红色圣地,挺立潮头勇担当。

“十三五”期间,湖北黄冈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着力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公共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打造,奋力推进文旅融合和文旅产业发展。当年成就苏轼“平生功业”、爆发“黄麻惊雷”的老区黄冈,正昂首走向文旅强市,健步迈进文化小康。

城乡一体,公共文化设施日新月异

近日,湖北省首家国有林场展览馆——黄冈市罗田县薄刀峰国有林场历史文化展览馆建成揭牌,受邀的历届知青、离退休职工代表以及景区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徜徉在展览馆的时空布局中,追寻半个世纪的绿色记忆,让薄刀峰林场负责人陈初明倍感欣慰。

该馆紧邻薄刀峰珍稀植物园和圆梦谷景区,以图片、文献资料、实物等方式,展出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间藏品3000余件,文献资料10万余字,历史图片500余张,以及历届知青创作的200余篇不同体裁的文章。

“这个展览馆是我县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又一最新成果!”罗田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林玲介绍。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载体。5年来,黄冈市认真落实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全面打造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础版”和“升级版”,累计投资260多亿元。

在黄冈市区,全国最大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12景区全部建成对外开放,市科技馆、市遗爱湖美术馆、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黄冈黄梅戏大剧院、市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新馆、对面墩汉墓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市群众艺术馆全面提档升级。

在县(市),红安、武穴、黄梅等县(市)文化中心、麻城市图书馆、浠水县杂技馆、罗田县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蕲春县文化中心、浠水县数字图书馆、罗田县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英山县才知文化广场、黄州区图书馆新馆动工,市、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文化馆实现分馆全覆盖。

在乡、村,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105个,村级文体广场3161个,百姓舞台2070个。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老区黄冈,一个以市区为龙头,县市为支撑,乡镇、村(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为延伸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建学说,“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形成老百姓共享文化权益的‘10分钟文化圈’。”

以文化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难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落脚点在于文化惠民。黄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今年五十九呀,明年五十八,越跳越年轻啊,越活越开心!”这是“黄州俏大妈”们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黄州区率先在全市开展群众广场舞展演,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使得这一源自民间的广场文化活动,从单纯的娱乐健身向表演艺术转型升级,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原创广场舞《黄州俏大妈》惊艳中国艺术节,并在全国健身交谊舞锦标赛中拔得头筹。

这5年,黄冈围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着力打好五张牌。

做实惠民文章。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累计接待读者、观众1亿人次,通过流动服务完成送戏下乡8000场、戏曲进校园5000场、公益电影放映30万场。

擦亮特色品牌。各类节会、赛事彼伏此起,举办东坡文化节、板栗文化节、黄梅戏艺术节、民间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农民读书节、李时珍医药文化旅游节、杜鹃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大别山(黄冈)世界旅游博览会、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全市舞蹈大赛、民歌大赛、绝技绝活展演、广场舞展演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

筑牢龙头阵地。推动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黄梅戏大剧院组织高端演出500场,观众突破30万人次。

推进军民融合。协同推进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弘扬老区优秀文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试点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

扩大文化消费。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2%,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达到152.6元,提前实现文化小康。

今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冈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网上不闭馆,服务不打烊,公共文化服务依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黄冈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保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给人民群众带来心灵慰藉、文化滋养和艺术享受,也带动了文旅市场复苏回暖。

“文化凝聚人心,更关乎民生。群众满意,是示范区创建的最终目标。”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柳长青说,“活跃的群众文化生活和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是黄冈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标志。”

出新出彩,文艺精品生产成果丰硕

随着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深入推进,黄冈深入发掘深厚的本土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发展文学艺术,文艺精品生产惊喜不断。

全面振兴地方戏曲。创作、上演黄梅戏《疫·春》《大别山母亲》《槐花谣》《桃花开了》《青铜恋歌》《天上掉下爹》《蕲河汉子》《扶贫新郞》《铁面金刚金光悌》、楚剧《深渊》《围猎》、东路花鼓戏《麻乡约》、文曲戏《乞丐县长》等精品剧目40多部,改编、复排《天仙配》《女驸马》《梁祝》《拜月记》《江姐》等传统剧目20多部。

多门类优秀作品作遍地开花。出版文学作品300多部,拍摄电影《传灯》《千古东坡》《梦行者》《不愿沉默的知了》《马兰花开》《英雄无悔》,合作编剧的大型史诗传奇电视剧《楼外楼》登陆央视黄金档,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在全国公演,国画《时尚·中国》入选全国美术大展,抗疫歌曲《把爱留在黄冈》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对外交流不断扩大。黄梅戏《桃花开了》《青铜恋歌》《铁面金光悌•审和珅》、东路花鼓戏《麻乡约》、文曲戏《嬉蛙》等赴北京、四川、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演出,黄梅戏《大别山母亲》《槐花谣》赴北京梅兰芳剧院演出,黄梅戏《李时珍》《东坡》赴台湾、新加坡交流演出,《东坡》赴全国保利剧院院线巡演,黄冈文化艺术团赴美国孔子学院、芬兰科沃拉市、波兰皮亚塞赤诺市、康斯坦辛市和菲律宾依木斯市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赴新加坡参加狮城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暨狮城戏曲荟萃。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冈网上文化战“疫”有声有色,充分利网络信息技术组织抗疫题材文艺创作,宣传先进事迹,记录战“疫”时刻,推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激发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黄冈市文联副主席郑能新在谈到近几年黄冈本土的文艺创作时,信心满满:“作为全国文化高地,黄冈在新时代展现了新作为,作出了新贡献。”

传承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  

黄冈是一座红绿相间、文武兼备的大美之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遗址遗迹。

“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黄冈坚持在科学保护中合理利用,在融合发展中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萍如数家珍——

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出台《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10个县市纳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鄂豫皖片区名单,666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别山精神红色文化展览馆、长征精神体验园建成开放;乘马会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完成扩建和提档升级改造;红25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等30多处革命旧址完成修缮保护……一批革命遗址遗迹类文保单位成为全省、全国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红安大布、蕲春艾灸、英山缠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红安绣活、黄梅挑花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刘寿仙、曾美玲、张业金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建7个非遗传承基地;出版《黄冈记忆——黄冈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挑花》等非遗专著;参加波兰、德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中国赴印度文化旅游推介活动,黄冈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旅融合,旅游产业发展成效卓著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如何把大别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是黄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近5年,黄冈依托丰富多彩的红色、名人、戏曲、禅宗、医药、生态文化资源和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以深化文旅融合为主线,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文旅精品为重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景区建设如火如荼。引进省交投、卓尔集团、四季花海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建设麻城龟峰山、罗田天堂寨、薄刀峰、浠水三角山、英山四季花海、蕲春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区、黄梅非遗文化旅游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00多亿元,新增4A级旅游景区6家。

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整合推出黄冈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县一线”“一县一戏”文旅精品,红安、麻城、罗田、英山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英山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第一梯队。

红色旅游不断擦亮。作为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的主体,黄冈以丰厚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的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全国12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英山神峰山庄、红安华缘农庄、麻城韩养村、罗田燕儿谷、蕲春大鑫湾、黄梅玫瑰谷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遍布鄂东大地。

健康旅游方兴未艾。蕲春、英山形成初具规模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区。

……

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科长曾晓玲介绍,“5年来,黄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0亿元,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发展环境、游客满意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方阵。”

大江东去,多情大别江山如画;

清风徐来,人文黄冈岁月作诗。

“十三五”时期,黄冈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中部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黄冈正处在转型发展、谋划“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和企业复产复市、市场持续回暖的重要转折节点。黄冈市委常委、副市长董波表示,“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新冠疫情和洪涝汛情,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示范区创建同‘与爱同行·惠游湖北·乐游黄冈’活动结合起来,感恩全国人民抗疫期间对黄冈的无私大爱,进一步创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奋力冲刺国家示范、中部领先的宏伟目标,实现由文旅大市向文旅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  李青松 夏建国 周锋刚

编辑:熊文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