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多地频发儿童被锁车内,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粗心家长将孩子遗落车内”、“孩子拍车窗求救无果”,这些关键词近年来频频出现。

湖南4岁男童被锁车内4小时身亡

警方:孩子父母托邻居看管

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湖南岳阳平江县辅警饶某因疏忽,将邻居家4岁男童反锁自己车内数小时,致孩子身亡。

经查,此前男童父母因生意忙委托饶某妻托管孩子。



6月27日,平江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辅警饶某事发后报警,目前已被刑拘。



经法医初步鉴定,死者何某威体表无致命外伤,结合调查及现场情况,初步分析认为何某威高度疑似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环境导致窒息死亡。目前,饶某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已被刑事拘留。该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就在6月21日,广州花都警方也通报了一起两男童因被困车内身亡事件。



一岁娃被锁车内,母亲坚持“再等等”

民警怒吼强行砸窗救人

6月24日上午10时许,曹县公安局梁堤头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梁堤头镇夏庄街头一婴儿被困车内。

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得知,原来一位年轻妈妈将1岁的孩子留在车内去买东西,买完东西回来发现钥匙锁在车内,车门自动上锁了。

她一直用手拍车窗喊车内的孩子,引来围观群众的注意,群众建议砸窗救人,却遭到了孩子母亲的拒绝,热心群众这才拨通了110报警。

由于天气炎热,车内的孩子哭闹不止、满脸通红,民警决定砸窗救人,孩子妈妈依然拒绝,说备用钥匙马上送来。无奈之下,民警一边观察孩子的情况,一边准备随时破窗。

10分钟过去,还是没等到备用钥匙,民警准备出手,孩子妈妈仍说要再等一等,民警怒吼:“车玻璃重要还是孩子重要?!”,说完便强制砸窗将孩子救出。

此时孩子已经全身湿透,体力出现明显不支,民警忙催母亲抱孩子到屋内消暑,所幸孩子无碍。

封闭的车内温度有多高?

被困车内的孩子有多危险?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夏天车里的温度也特别高,因为这种高温引发小孩闷死在车内的悲剧层出不穷,车内的温度你无法想象。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属于“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2015年曾有相关实验:36℃的高温天里,成年人在车里也待不过10分钟,就满头大汗,呼吸急促,难以忍受,必须出来了。(专业实验,请勿模仿)

连成年人都忍受不了这个困境,更何况是小孩?孩子被困车内为什么会有巨大风险,看了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封闭的车内不透风,高温很快就会导致孩子口渴,而且慌乱焦急,逐渐出现脱水,加上无法施救,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身亡。

事实上,只要在这样的高温密闭车厢内待15分钟,就可能遭受致命的脑或肾脏损伤。当孩子的体温一旦达到40℃,内部器官将可能停止工作,体温达到42℃,他可能在痛苦中永远告别这个世界。



所以说,孩子被误锁车内,一旦紧张哭闹起来,他能坚持下来的时间可能不到25分钟。如果锁在车内的孩子长时间没人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避免孩子被困车内?

①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大人下车时养成查看后座的习惯,即使是短时间下车也不能单独留下孩子。独自带孩子出门时,可将重要物品放在孩子身边,提醒自己还有孩子。

不要贴过暗的车窗膜。万一孩子被困车内,浅一些的车窗膜也好让自己和其他人及时发现。

③车内准备儿童哨子、小喇叭等发声玩具,能让孩子在紧急时吹哨子求救。

尽快解救。家长如果发现误将孩子锁在车内,应立即用备用钥匙打开,或敲碎车窗玻璃救助。一块玻璃和孩子的生命安全相比微不足道,第一时间报警!

此外,家长不光要提高孩子的安全自救意识,自己也要重视孩子的安全!不要抱着“就离开一会”的侥幸心理,下车时检查全车,别因为一时疏忽而造成难以承受的伤害,千万不要把孩子忘在车里!

作为路人,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你遇到被困在车内的孩子,你可以做到这些:

①当孩子已经无反应或表现出中暑症状,如皮肤发红、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需要立即报警并拨打120 ,同时寻找方法让孩子离开车内,转至通风、阴凉的地方,救出孩子后解开衣扣,喷洒凉水降温,但切忌喷冰水。

②如果孩子意识清醒仍可正常回应时,应在警方到场前和其待在一起,同时呼唤他人帮助寻找车主

避免悲剧发生

这些你必须知道!




教孩子学会自救!

①家长在日常生活应有意识地教会孩子解安全带,按喇叭,解锁车门等紧急操作,甚至是可以拍打车窗呼救。

②给孩子佩戴电话手表,紧急时联系家长求助。

③最好车内自备安全锤,告诉孩子放置的地方和如何砸开车窗。

④如果孩子太小,根本没有力气砸窗逃生的,车内准备儿童哨子、小喇叭等发声玩具,能让孩子在紧急时吹哨子求救


最后提醒:千万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上!

来源 综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国家应急广播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