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冈 | 黄冈:开启“补短板”模式 重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

开栏语:黄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黄冈是一片绿色的土地,全市森林覆盖率43%,部分县市超过70%,黄冈更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750万黄冈人奋发图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打响三大攻坚战,造新城、修高铁、谋划五大主攻产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迈入新时代。

早谋划!黄冈勾画200亿元医疗项目蓝图

今年3月,黄冈实现“四类人员”清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几乎与此同时,黄冈市对照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迅速成立专班,着手研究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塑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体系。

5月29日,黄冈市中心血站血液安全保障综合大楼项目开工建设。这是疫情发生后黄冈市开工的首个补短板项目,总投资2738万元。项目建成后,将集血液采集、检测、保管、供应于一身。

黄冈市中心血站副站长 何争荣:项目建成以后将极大地提升血站的血液检测、储存、分离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提供坚强的保证。

黄冈市中心血站血液安全保障综合大楼项目,只是一部大戏的序幕。据了解,黄冈市卫健系统正在谋划建设的补短板项目达到203个,总投资超过269亿元。

黄冈市副市长 陈少敏:从三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开始着手谋划。从人、财、物、制四个方面来“补短板”,我们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

疫情发生后,黄冈市区也短暂出现过“一床难求”的局面。正在谋划中的湖北鄂东(黄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就是为了补齐这一块“短板”。该基地总投资11.6亿元,设计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全省正在规划的4个区域性基地之一。

黄冈市卫健委副主任 熊双林:一期工程为传染病医院500张床位,二期工程是600张床位,实行“平战结合”。平时收治普通病人,在重大疫情暴发的时候,我们就变身为传染病医院。

黄冈市卫生应急调度保障指挥中心,是另一个重要补短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5亿余元,设计为一座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的7层“L”型大楼,内设规划大厅、大数据收集信息中心、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应急演练中心等。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获批复,正在招标,计划今年9月动工。

黄冈市副市长 陈少敏:这次疫情暴露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各级指挥部没有办公场所,没有组织架构,没有信息化平台。平时由于演练不够,有的应急预案和可操作性程度比较低。这个指挥中心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据了解,黄冈市正在谋划的补短板项目,还包括总投资6660万元的黄冈市疾控中心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项目、投资4.5亿元的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资1600余万元的市妇女儿童医疗救治中心项目等。它们中绝大部分项目单体投资规模都将创下黄冈市历史之最。

揭秘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谋远项目应急立功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黄冈市果断决策,紧急启动改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将它们改造成黄冈市区定点收治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这所医院为何“碰巧”到了稍稍改造就能投入使用的收尾阶段?它在关键时刻“立功”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黄冈市中心医院的新院区,项目占地5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2013年动工建设,原计划今年5月交付使用,是迄今为止湖北省唯一的国际五代医院,它的一大特色是以“大科室组团式建筑”进行平面布局。

黄冈市中心医院院务委员 新院区建设副指挥长 杜志祥:所谓组团式平面布局建筑,就是以多层而非高层建筑为主,它最高的楼层只有9层,最矮的2层,绝大部分为7层。所谓大科室,就是将同一病种的相关科室集中布局在一起,有利于将医疗力量进行整合,病人住进来以后不需要多跑路,这是种典型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位于黄州区考棚街16号的黄冈市中心医院,是全市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它始建于1890年,院区占地80亩,其中生活区就占了40亩,由于它地处繁华闹市区,交通拥挤,停车位不足,发展遇上了瓶颈。2012年,黄冈市开始谋划市中心医院总体搬迁,但是该项目总投资13亿多元,资金缺乏是横亘在决策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黄冈市政协副主席 原市卫计委主任 郭应虎:当时我们我们掌握了一条重要的政策信息,国家要在每个省要建立区域医疗中心,黄冈是750万人的人口大市,经过积极争取,中央项目终于在黄冈落地,争取了中央财政资金2.3亿元。

项目申报成功后,黄冈市又在有限的财力中给它拨款1亿元,又将白潭湖片区500亩地无偿划拨给它,开始启动建动这个“巨无霸级”医疗项目。经过几年建设,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疫情发生后,经过72小时紧急改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黄冈市副市长 陈少敏:当时病例呈几何形增长,如果没有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果是不可想像的。它原本是一个着眼长远的医疗项目,在关键的时候应了急,派上了大用场。

绝非巧合!黄冈多个新项目“战疫”立功

除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至少还有两个刚刚落成的新医疗项目,在黄冈市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和市疾控中心P2实验室。而这一系列机缘巧合背后,是一种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节衣缩食也要支持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的理念发挥了作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老院区只有13亩地,规模与乡镇卫生院差不多,功能也有缺陷。2014年,黄冈市开始谋划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给它划了100亩地,新院区设计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199间病房500张床位。该项目于2015年开工建设,原计划今年5月前交付使用。

2月18日,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正式启用,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它和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主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全力降低病亡率。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原来收治的一部分临床诊断病例中的轻症患者和疑似病例,开始集中转运到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据了解,疫情期间,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一共收治了242名轻症患者和疑似病例。

黄冈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张玲:新院区从黄冈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和黄州区总医院一共抽调了184名医务工作人员,对入住的患者进行全力监测和救治,新院区的启用有效地缓解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压力,为全市打赢疫情阻击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黄冈市疾控中心是2018年底完成整体搬迁的。它的P2实验室作为市区仅有的两个核酸检测点之一,为抗疫立下了大功。这是一幢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大楼,生物实验室2000平方米,理化试验室及现场监测实验室2000平方米,实验室技术管理功能区1000平方米。疫情期间,黄冈市区每天的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全部从这幢功能比较完备的大楼传递出来。

最多的时候,来自武汉病毒所和湖北、云南、山东、湖南等省的70多名疾控专家在这里工作。到3月初,该实验室累积检测标本20000余份,日检测能力从不足100份上升到1000余份,基本实现“当日检、当日毕”。然而据知情者介绍,新疾控中心占地50亩,是老中心的10倍多,总投资8000余万元,但是2014年动工时只有600万元启动资金。

黄冈市疾控中心工会主席 赵志耕:我们利用国家项目建设经费2300万元,再利用全市二类疫苗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筹集了3000万元,又将老疾控中心办公用房和土地拍卖筹集资金,全部用于新疾控的建设,总算把新疾控中心建起来了。

黄冈市政协委员热议“软件”也要“补短板”

“补短板”不仅要补“硬件”,还要补“软件”。5月28日,黄冈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与会者围绕“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构”积极建言献策。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现有卫生健康体系中有关重大疫情报告制度的“短板” 引发全社会反思。黄冈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黄冈市委专职副主委胡红军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

黄冈市政协委员 农工党黄冈市委专职副主委 胡红军:在紧急情况下,允许一线的临床医生通过法治的程序,向市委市政府应急中枢报告信息。新冠肺炎发生初期,一方面流行病学调查力量严重不足,各级疾控中心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医疗专业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在流调问题上职责不明,定点医院不能及时向专业机构提供病人就诊、诊疗及愈后的资料,导致流调信息不完整,部分被调查对象被不同医疗机构重复多次调查。

黄冈市政协委员、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毛伟明建议,要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另一大短板。以黄冈市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91人和2.21人,均低于全省(2.6人和3.27人)和全国(2.59人和2.9人)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受到编制制约,市、县综合院重点科室、重点专业、重点岗位缺人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由于新进人员无法解决“身份”问题,只好以合同制员工 来用人,对职工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不利。毛伟明委员建议,不仅要完善编制管理,切实解决用人不能用编、有编空运行的问题,还要在待遇问题上解决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

黄冈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市政协委员 毛伟明:要提高疾控一线人员的待遇,让他们有荣誉感、使命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飞得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个人都是战疫者。居民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室内常通风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黄冈市政协委员、民进黄冈市委专职副主委周素梅认为,疫情考验的不仅是应急救助能力和医疗水平是否过关,还有居民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是否过关,要加大健康教育,全方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黄冈市政协委员 民进黄冈市委专职副主委 周素梅: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加大健康教育,比如针对儿童,我们可以采取漫画、绘本等方式;针对年轻人,我们可以采用抖音小视频等方式;针对老年人,可以采用打油诗“三句半”等方式。真正地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长江评论:化危为机谋进步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它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若干“短板”暴露出来,这一点黄冈并不例外,也无须讳言。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多次指出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的漏洞和不足,反复强调抓紧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黄冈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着手策划一批项目,谋划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

从新闻短片中我们看到,疫情期间,黄冈至少有三个着眼长远的大型医疗项目应急立功。这充分说明,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一直摆在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而这恰恰是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历史表明,每次重大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事业都会迎来大发展。只要我们正视不足,直面差距,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补齐短板,就有可能在将来可能遭遇的疫情大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监制:郭小容

编审:康耀方 郭晓勇

记者:刘骞  黄冈台 袁木

主编:邹敏 刘蕊俊

来源:湖北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