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日记丨山东援助湖北医生张宗玉:相对于抗击疫情的胜利,所有苦和累都不值一提

张宗玉是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是山东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员,援助湖北抗击疫情已有近一个月。紧张的工作之余,张宗玉坚持写日记,记录一天的工作和感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生,我愿意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今天是我来黄冈的第23天了。在“战疫”的战场上,我已经是个老战士了。

2020年1月28日,刚踏上荆楚大地时,心中只有一腔“抗击疫情,报效祖国”的热忱,但对于如何开展工作还是有些迷茫。医疗队的领队李丕宝院长与省卫健委的领导、黄冈当地负责人高效率地沟通、协调,很快便制订了工作方案。在他们制定工作方案的期间,我们抓紧时间培训防护、诊疗流程,并全员通过严格的考核,获得上岗资格。2月1日,我们第二批所有队员进驻病房,从此开始了我们医疗队艰辛的、温暖的、战绩斐然的“战疫”之旅。

说它艰辛,是因为工作强度大,病人数量多,病情重,还有很多合并其它疾病。每次穿着防护服一忙就是6小时以上,脸上深深的压痕,汗水湿透的衣服,饿得咕咕抗议的胃,负重工作的膀胱,还有点拖不动的双腿。刚来不到十天,有一次接班,刚换上防护服,我就有一种心慌、胸闷的感觉,衣服瞬间湿透,当时我想,“坏了,要坏事了。”我怕影响战友们的情绪,没有吱声,我想适应一下应该就好了,便进了病房,走廊的窗户开着通风,我站在窗前,凉风一吹,好多了,然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有那么多病人等着我们呢。事情过去好多天,我给爱人打电话不小心说漏了嘴,还让她好一阵担心。

说它温暖,是因为我们医疗队就像一个大家庭。领队和组长像兄长,战友们之间像兄弟姐妹,大家互相鼓劲,越是危险的操作,大家越抢着上,“我年轻,我来。”“不,我经验多,我来”……谁都知道这些操作感染的风险大,但谁都觉得有义务保护战友不受伤,有义务全力救治病人。下了班,回到住处,累得不想吃饭,只想洗刷完毕瘫在床上,微信群里大家又会收到“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争取胜利”的信息。还有保温箱里一直暖暖的盒饭,战友们互相鼓励、加油的动作,病人们感激的目光,还有来自黄冈当地的和来自遥远家乡的慰问物资,无不温暖着我们前行的路。昨天一名志愿者自己一人从济南开车14小时到黄冈,为黄冈基层卫生院、为我们医疗队运来了物资,司机师傅一身疲惫,他看到我们医疗队队员时眼眶红了,我们也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应该像所有为疫情防护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救治工作不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说它成绩斐然,是因为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和决策下,在各界的共同努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工作获得了良好的进展。出院病人数逐渐增多,新确诊病例数稳步下降,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力度,根据医疗队工作安排,我们山东医疗队第二批队员又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1号楼7楼西区病房改建并成立了一个拥有18张病床的重症病房,该病房配备了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血气分析仪、超声机、监护仪等设备,我们用中国速度,迅速改建完毕并投入使用,我被调整到这个重症病房值班,我们一定让每一个重症病人都得到好的重症监护治疗,不放过每一个救治机会,全力挽救病人生命,使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相对于抗击疫情的胜利,所有的苦和累都不值一提。

这二十多天来,身边太多太多的事情感动着我,志愿者、酒店的服务人员、来自家乡的关爱、不分白天黑夜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我的战友们……还有很多很多,大家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力量看似很微弱,但大家的力量交织成网,成为一张坚硬的、必胜的网,成为一种“战必胜”的中国力量。

这次工作经历,势必对我的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等战“疫”胜利后,回到工作单位,我会继续发扬“战地精神”,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病人,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一名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冬天已经过去 ,春天悄然而至。我们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加油,中国必胜。

——张宗玉

闪电新闻记者 耿琰  桓台县融媒体中心 杨琥 石龙迪 报道

编辑:谢梓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