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1日播出的《主持人大赛》中,来自CGTN、被誉为“一开口就是满分作文”的选手邹韵,给大家讲述了一段有关坚守的故事。她介绍,13年的“援非”路,袁隆平及其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用稳定的粮食产量带马达加斯加走出贫困。
这个故事,引发了无数网友点赞。
杂交水稻团队初入马达加斯加
遭遇重重阻碍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拥有世界第二长的水稻种植历史,仅次于亚洲国家。然而由于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极大阻碍了产量,如今他们每年需要进口数十万吨大米。
2006年,袁隆平带着他的援非杂交水稻团队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在中国表现良好的杂交水稻,却遇上了不少困难。 基地里没有自来水,只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口井。他们只能用大铁桶把水收集起来,用明矾沉淀两天,再烧开才能使用。
当地的水质有多差?随行的小翻译全身长满了小疙瘩。
生活上的问题,团队可以克服,可是他们又遇上了另一大阻碍。
当他们满怀热情地告诉当地人,要帮助他们种植产量可观的杂交水稻时,当地人充斥着“不相信、不理解、不了解”,觉得这是“魔稻”,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更严峻的技术难题摆在了他们眼前。
当地有一种青蛙,不爱吃害虫,就爱吃水稻;
还有一种变色龙,虽然不吃水稻,但喜欢在成熟的稻田里“冲浪”,压倒大批水稻导致减产……
杂交水稻冲破重围大获成功
团队将各种困难一点点全部攻克,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试种大获成功,种植面积达到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7吨,而当地水稻原本的产量仅有每公顷2.5吨。
2017年的一次水灾,当地的水稻都倒了,只有中国的杂交水稻屹立在那里……
而后,团队走出了马达加斯加,在非洲的16个国家都种上了金黄的稻穗。马达加斯加当地人再提到杂交水稻,再不称其为“魔稻”,而是直呼“擦拉贝”,也就是当地语里最好的东西。
杂交水稻也被印上了马达加斯加面额最大的20000元纸钞,并被列入国家的发展国策。
袁隆平:
“造福世界人民
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
邹韵采访袁老的那一天,他已经工作了一个上午,有些许疲惫。但被问及为什么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之时,袁老立刻来了精神,用英文坚定地告诉全世界: “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
“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s one of my lifelong wishes. ”
诚如袁隆平所言,马达加斯加虽然条件复杂,但在中国农业技术专家们13年的努力下,已经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且高产、耐旱、抗洪、抗倒伏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累计推广杂交水稻4万公顷,增产稻谷12万吨以上。这个国家的2500万人,现在已经能够在食物方面自给自足了。
去年12月9日,袁隆平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致辞称,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表现良好,在非洲试种过程中,马达加斯加平均每公顷产量已经达到8吨,比当地品种增长100%到300%。他希望,可以用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致敬袁隆平,致敬天下“粮”心
无论飙英语还是谈梦想,无论说数字还是抒豪情,袁老的言谈都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那种“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情怀,更是感动了无数人。从中,世人感受到了何为抱负,何为责任,何为胸怀,何为担当。
是谁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是谁让中国由世界粮食救援的接收者变为国际粮食安全的保卫者?又是谁让非洲一些国家的民众克服饥荒吃上饭、保上命?在无数默默耕耘的英雄中,袁隆平是一个抹不去的名字。
致敬袁隆平,致敬天下“粮”心,致敬面朝土地种下梦想的人,致敬坚守的力量,也致敬这个开放而多元化的大时代!
点亮“在看”,向袁老致敬!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