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教育部介绍,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
热点延伸-中国教育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有机联通,是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考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已在近年的高考内容改革及命题当中逐步体现,并为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考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体系,将根据党和国家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新的发展特点,在高考内容改革的丰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它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
1.核心价值指标体系
2.学科素养指标体系
3.关键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等。
4.必备知识
理解并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原理与思想,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
掌握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
高考评价体系:
实现高考三个转变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传递出哪些信号?意味着哪些转变?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评价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从深化高考内容改革、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是一个以价值为引领、系统、科学、创新的评价体系,实现了高考的三个转变。
具体而言,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首次从高考自身功能出发,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了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框架,为今后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高考评价体系建立高考内容改革长效机制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综合性、结构性强的特点,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与之对应地体现出协调性、综合性,研究的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多个层面,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核心功能科学地表达出来,符合高考评价规律。”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认为,只有创新性的设计,才能适应高考改革全面、综合、系统的特点。
40多年来,高考一直坚持不断改革,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发挥高考功能,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成为新时代高考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教育部考试中心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顶层设计为目标,通过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使高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为高考内容改革指明方向,必须依此做好战略定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浸润到考查内容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确保高考为国选才的水平和质量。
“高考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关键环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是这一衔接机制的重要承载点和优势之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正是抓住了改革的关键点,找准立德树人机制的衔接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谢维和表示。
高考的基本功能是服务选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指出,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功能的界定科学、完整、清晰,是高考内容改革工作的重大成果。高考以服务国家为基本出发点,为各类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高考内容改革必须以提高选才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评价人才的方法,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高考内容改革应与高等教育改革同向同行,确保高考选拔标准与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和培养要求相契合,不断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更好地发挥区分选拔功能,促进人才合理配置,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高考的核心功能,北京师范大学保继光教授认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内容改革,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高考通过内容设计、素材选取、试题命制、评分方式等环节,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促进核心素养落实,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明确方向、确定内容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要求是保证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
高考评价体系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选人和育人统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系统地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同样,基于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关注学科主干内容;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之间,又包括不同层面、纵向之间的综合;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基于“四翼”考查要求,高考命题注重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完整性,不仅从学科内容上融合,也在试题呈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呈现试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的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是考试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遵循标准命制试题,是命题保证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高考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是确保招、考、教、学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高考评价体系统筹考虑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突破了以往知识和能力的二维考查内容框架,创造性地与育人新要求融合起来。
郑方贤表示,测评本身和相关指标的设定非常重要,高考评价体系的建设回归命题和测评本身,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系统性评价理念,突破现有单一追求难度的测评观,并通过考试评价反馈到教学一线,会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武尊民教授认为,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起点,使命题的方向更加明确,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加强能力考查;可以更加深入地加强高考命题相关理论、评价体系实际操作等内容的研究,如试卷质量评价工具、试题命制质量标准等。
在高考命题中,高考评价体系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将更好发挥基础学科和通用学科的作用,体现国家选人、育人的共同需求。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参照高考评价体系,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设计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命题蓝图,以确保新高考、新课程理念的顺利落地。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宋宝和表示,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改革提供了支撑,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又要面对分数转换的问题,需要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借助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实现突破。
结合高考命题实践,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为一体的多维命题模型,将考查情境分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
北京师范大学陶沙教授指出,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情境考查载体的概念,实现了测量理论的突破。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再将考查情境具体化,如历史科将情境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生物学科将情境分为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生物学史情境等。各学科对情境的设置为高考命题加强情境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对考试本身的评价是改进命题、提高试题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考评价体系为评价试题、试卷提供了标准,对试题试卷进行全面的质性评价,突破了以往对试题试卷质量的评价集中在对试卷信度和效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量化评价。高考评价体系提供了评价考试的量尺,通过以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作为评价量尺,检测试题是否全面涵盖考试目标,检测考试目标实现的程度,检测考试要求达成的幅度,形成对考生的全面评价。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本依据,不断检视问题,调整改革措施,校准改革方向,使改革沿着科学、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我国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应建立科学化的监测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考试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主动调控,促进未来政策调整的专业化;通过开展全维度、全流程、全功能的评价,逐步实现高质量的评价,提高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
高考评价体系助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
高考是上接高等教育、下连基础教育的枢纽,高考评价体系旗帜鲜明地将“引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教、学、考的良好衔接。
“高考评价体系会对中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推进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落实。”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邵志豪表示,要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将高考评价体系的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有机融合,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恢复高考初期,高考的功能主要定位于为服务高等学校选拔新生。随着高中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由于以高考成绩作为主要标准评价录取学生,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高考对高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高考起到促人向学、催人奋进、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但也强化了学生文理偏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
“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考试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考试和教学良性互动与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核心功能上,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通过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从而实现考试和教学的同向同行。
在考查内容构建上,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新课程改革。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高考评价体系吸收课程标准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遵循考试测评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衔接,互动共进。
高考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实现高考从“知识、能力考查”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赵鸿雁认为,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高中课程标准,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各学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式和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了解考试改革、促进教学的迫切需求。
高考“怎么考”对高中“怎么教”具有反拨作用。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将有助于高中课堂教学改革。
比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核心功能、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全面衔接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协调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使得高考与高中教学同向同行,以考促教,教考相长,形成教学与考试的良性互动,共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热点延伸-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此,考试中心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研制《中 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为更好地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保证改革的理论成果更加科学系统、指导实践作用更为持久长效,按照教育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工作部署,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问:请介绍一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答: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指导各学科的考试内容改革?
答: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将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和高校人才选拔新要求持续融入高考命题,推动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要求落地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已通过《中国考试》杂志2019年第12期专刊发表,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高考评价体系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考试大纲吗?
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