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卡脖子”难题如何解?湖北日报记者深入黄冈蹲点调研

产业扶贫“卡脖子”难题如何解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

扶贫产业怎么选?内生动力怎么激活?贫困人口怎么带?都是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问题。

11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红安、罗田,蹲点调研两县如何破解产业扶贫“卡脖子”难题。

一根网线,引爆红安苕

调研地点

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

短短一年多,小丰山村从“空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秘诀是什么?村支书周从贵说,脱贫根本靠产业。选准产业,是关键第一步。

2018年8月,红安县正式脱贫“摘帽”。摘帽以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自打去年底当选村支书,这个问题在“拼命三娘”周从贵的心头挥之不去。

她想到了“红安苕”。清朝康熙年间,红安开始种植红薯,由于气候土壤适宜,“红安苕”生食甘甜、熟食绵香,目前已成功申报全国首个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

今年大年初九,她和驻村第一书记、黄冈市供销社副主任徐和平出发了。安徽、河南、上海一圈看下来,心里有底了——建农产品加工厂,生产方便食品红安苕酸辣粉。

5月,红安县红虹食品加工厂投产,红虹、巧思两家电商公司注册成立。

一根网线、两台电脑,能量有多大?周从贵带记者来到红虹公司生产车间,“你看,红安苕摇身一变,成了网红产品红安苕酸辣粉。”

生产地点在村里,可卫生条件一点也不打折扣。记者透过玻璃看到,全封闭的车间窗明几净,两条生产线马力全开,身着白色工装的工人正在忙活。仓库里,成箱的酸辣粉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吸纳35人务工,每人每月最多可拿到3000元。”车间主任周少平说,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

相邻的红虹电商公司,打单机响个不停。“一天网售一万单。”指着墙上的进度表,周从贵啧啧称赞,“今年销售额要冲2000万元,村集体保底可以分红10万元!”

“一根网线引爆‘红安苕’。”红安县扶贫办主任姚福祥说,如今,小丰山的红薯不够用,红虹公司的收购范围辐射全县,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调研手记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扶贫模式,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飞跃。红虹电商为“红安苕”撬开大市场,激活了“造血”功能,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利器、脱贫攻坚的新动能。

一粒板栗,带火大河岸

调研地点

罗田县大河岸镇天堂和美生态园

来到天堂和美生态园,正值午后。冬日暖阳洒落一地,远处青山稻田、近处民宿果园,乡村图景美不胜收。

“一到周末,游客络绎不绝,民宿紧俏。”曾经的穷窝窝,为何变身旅游地?大河岸镇党委书记刘晓宇说,“农旅融合,让贫困村华丽转身。”

罗田被誉为“中国板栗第一县”,种植面积一度超过50万亩。规模有了,效益却没上去,卖板栗的收入抵不上打板栗的工钱。

如何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板栗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地处大别山腹地,大河岸镇决心创建农旅融合示范镇,引来能人郑海元。

这位“板栗大王”在罗田开了两家板栗加工厂,年加工板栗6000吨,产品畅销日本、韩国。

看准了“板栗+旅游”,郑海元在大河岸镇滚石坳村流转土地600亩、栗园400亩,投入千万元建设集采摘、游玩、民俗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天堂和美生态园。2018年6月,生态园建成开园。

8月底,板栗成熟,生态园举办采摘节,上万游客慕名而来打板栗、捡板栗、剥板栗。

“游客花30元可以打5斤板栗球,相当于1斤板栗卖到了30元。不仅卖价高,我们还省下了剥板栗的人工费。”郑海元说,体验乡村农事,游客其乐融融。

不仅如此,游客还可品尝别具一格的板栗宴:板栗菇、栗香猪、栗香糯米饭……

除了满足口腹,还要赏心悦目。生态园修建民宿、景观亭和水上垂钓中心,栽种火龙果、桑葚、蓝莓等水果。

如今,在天堂和美生态园,附近村民可享受土地流转的收益,还可到生态园上班:管理栗园、果园,服务餐厅、民宿。

调研手记

罗田引进市场主体,结合特色产业,建设农旅融合项目,拓展农业功能,使农业、农户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一枚香菇,重启造血功能

调研地点

红安县城关镇竹林社区

眼下,竹林社区香菇基地迎来丰收季。大棚里,捧着一枚枚圆滚滚、胖乎乎的香菇,53岁的徐功坤乐得合不拢嘴。

一年前,这个瘦削精干的汉子,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快脱贫致富。

前两年,他憋着一股劲,要摘掉贫困户帽子。无奈,两个女儿上学,每年学费、生活费要好几万元,加上老人体弱多病,他和妻子靠种地和打零工艰难度日。

2017年,红安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竹林社区建成,徐功坤分到一套新房,从华家河镇农村搬到县城。

“住新房好是好,可上哪里挣钱养家?”他犯愁。

这时,社区建起香菇产业基地,免费提供设施,鼓励易地搬迁贫困户承包试种香菇。老徐动了心,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

“合作社提供菌棒、提供技术管理、保底回收,农户分散种植,从出菇到后期管理,保险公司全程介入。”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姚峰一番话,打消了老徐的顾虑。

今年5月,徐功坤申请贷款,承包试种1.5万棒香菇。最近,他每天花钱请十几个乡亲帮忙收香菇。他算了一笔账,卖完第一茬,纯赚6万元。明年,他计划再种1.5万棒。

包括竹林社区在内,红安在9个易迁安置点建设香菇产业基地,引导脱贫户自主发展增收产业。

今年起,该县实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设立1亿元产业扶贫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香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资金,全部来自发展基金。

“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补贴购买菌棒,让农户自主种植,充分激发造血功能。”竹林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业清介绍,目前,农户在竹林香菇基地自主种植香菇7万多棒,有128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调研手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红安建设香菇基地,把脱贫主动权交给贫困户,引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树立脱贫信心,掌握生存技能,尝到致富甜头,才能形成脱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巩固成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红安建设香菇基地,把脱贫主动权交给贫困户,引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树立脱贫信心,掌握生存技能,尝到致富甜头,才能形成脱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巩固成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江卉 通讯员:李绍伦 林继传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