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今年6月23日,三峡大坝开闸泄洪,确保防汛安全。(视界网 郑家裕 摄)
10月1日上午,共和国七十华诞群众游行环节,当“湖北”彩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车头那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造型,连同车尾的光谷未来城马蹄莲,共同簇拥着长江汉水汇成的一颗“芯”,两侧各有一只五彩斑斓的“楚凤”展翅欲飞……
回溯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从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在三峡建造水电站的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写下“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篇,再到2012年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巍然矗立于中华大地的三峡工程,不仅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水电工程,更是中国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的缩影,一项圆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世纪工程!
来自中国三峡集团的消息称,自2010年以来,三峡工程已连续9年成功试验性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航运、发电、补水、生态等巨大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拦洪削峰的“杀手锏”
最大削峰40%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许多人眼中的发电、航运吗?
“都不是,最关键的任务是防洪。”原三峡总公司首任总经理陆佑楣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无可替代,发电可以有火电、太阳能、风电甚至核电等多种途径,然而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还有什么其他措施能拦蓄这么多的水量呢?
应对洪水威胁,过去常用两种办法:其一是建立分洪区,1952年,全国30万建设大军云集荆江,花了75天时间建成荆江分洪工程。大洪水超过保证水位时,可开闸放水,将洪水分流到分洪区内,通过淹没大量耕地来确保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安全度汛,但每启用一次就要毁坏良田、恶化环境、诱发疫情,还要安置几十万老百姓,如1998年特大洪水时,仅公安县就连夜转移了33万人,最后关头,中央还是决定不分洪,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
其二是加高加固堤防,但荆江九曲回肠、险段众多,长达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加高加固不仅代价巨大,技术上也很困难。1954年长江大洪灾,共夺去了3万多人的生命,1800多万人受灾,4800万亩耕地沦为泽国。
几经论证,新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修建三峡工程,才是根治千年长江水患的治本之策。
“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陆佑楣介绍,三峡工程能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控制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特别是能有效地控制上游各支流水库以下至坝址约30万平方公里暴雨区产生的洪水。
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水库汛期拦洪削峰,累计拦洪运用50次,其中超5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14次,最高蓄洪水位达163.11米,最大削峰达40%,干流堤防未发生一处重大险情。
中国工程院估算,三峡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达88亿元/年,仅2008年至2013年期间,累计产生的防洪经济效益就近千亿元。
年发电超千亿度
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
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电能昼夜不息送往华中、华东、广东等地。
“三峡电站输电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陆佑楣自豪地说,三峡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比重的6.8%,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作用巨大。
三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23万亿千瓦时,其中2018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造国内单座水电站年发电最高纪录。其历年累计发电量相当于替代燃烧原煤约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分别约为11亿吨、1180万吨和437万吨。
航运方面,过去,川江峡谷河窄水急,险滩礁石密布,夜间很难航行,且货船吨位很小。三峡水库建成以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可昼夜通航,船闸通航能力突破1亿吨,是建坝前的五六倍。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III级航道提高为I级航道,库区航道年通过能力由1800万吨提高到1亿吨以上。蓄水后年均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数分别下降了72%、81%和65%,宜昌到重庆航线单位运输成本下降37%左右。
2016年9月18日,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高的三峡升船机进入试通航阶段,使三峡工程多了一个近千万吨的快速过坝通道。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船闸16年来累计通过船舶83.96万艘次,旅客1221.93万人次,货运量13.50亿吨;2018年过闸货运量达到创纪录的1.42亿吨。
今年国庆黄金周,已免费开放5年的三峡大坝5A景区依然火爆,成为中外游客打卡热门地,累计接待游客逾20万人。
真正的大国重器
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大江东去,全长2309米、海拔185米的大坝巍然横锁,上游的高峡平湖与下游的滔滔江水相得益彰,峡江两岸郁郁葱葱。国庆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再次来到三峡坝区,感受这项世纪工程的壮美。
“我干了很多工程,到现在最睡得着觉的还是三峡工程。”几十年来对工程质量严苛把关,让三峡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每每底气十足。国庆前夕,79岁的他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郑老告诉记者,三峡工程经过了连续9年试验性蓄水、10年跟踪,经受了汶川地震等各种考验,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对环境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已经取得良好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认为,经过多年的监测分析,三峡工程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三峡工程正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去年以来,三峡集团组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首次注册资本金100亿元,并发起设立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和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一批致力于长江生态保护的全产业链、全要素配置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