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成最大西瓜消费国”登上微博热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在2018年消化了超过7000万吨西瓜,平均每人每年消费超100斤西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然而,当你吃着这些甘甜可口的瓜果时,是否知晓这些瓜果之中竟蕴含着这样一位80多岁老人毕生的初心和心血。我们日常吃的瓜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她的精心培育与执着坚守!
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的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
大多数人和小编一样,都不熟悉这个名字,也不熟悉这个人,但是她的贡献,却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通俗点来说,如果没有她的贡献,我们现在市场上一大半品种的西瓜、哈密瓜、甜瓜等都要消失,我们可能就真的吃不到瓜了。
这位老人,曾放弃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工作,从北京来到新疆的戈壁滩上扎根。
这位老人,官至行署副专员,却辞官种瓜;谢绝“院士楼”,一直身居陋室。
这位老人,开创了很多先河,现在很多瓜的品种都是她自己本人、她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做出来的。
细读过往,吴明珠的人生是一个传奇。然而,她总挂在嘴边的是——“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高中时候的吴明珠
“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武汉。按照我们现在的流行说法,她从小就是一个“学霸”,成绩非常优秀,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还坚持刻苦读书,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1953年,吴明珠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农村工作部。能到北京的大机关,让同龄人羡慕不已,吴明珠却非常苦恼:“这不是基层,我想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向中央要干部,吴明珠主动请缨,终于如愿以偿。临行前,年轻的同事们开着大车,唱着《我们新疆好地方》为她送行。汽车专门绕着天安门转了一圈,壮怀激烈的吴明珠默默许下心愿:“我一定扎根新疆,报效祖国。”
最初,吴明珠被安排在当时的乌鲁木齐地委,这还不是她心目中的基层。她又软磨硬缠,终于被派到了条件艰苦的鄯善县农技站。
鄯善县在哪里?
这里要提一本中国传统著作《西游记》,有个地方大家都耳熟能详,火焰山。没错,她去的鄯善县就是正宗的火焰山脚下!
她在那里干了什么?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瓜果时代!
当年的吴明珠,还是一位娇弱的南方姑娘,身高只有1.55米,体重才30多公斤。一到鄯善,她就和老乡打成一片,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你可以想到,夏天气温超过40度是家常便饭,冬天大雪纷飞更是寸步难行的环境吗?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吴明珠凭着顽强的毅力在干出了一番事业。
当年的新疆瓜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没有系统的种植规划和育种,不仅产量不高,而且极易受到天气影响,农民们没了收成,吃饭都困难。她做的工作虽然是瓜,但是改变了整整一代新疆的农村经济面貌。
从1958年开始,她长年奔波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带着一壶水一块馕,在风沙烈日下四处打听哪里的瓜好。只要一听说哪里有好品种,无论多远,她都亲自去看,然后自己掏钱买回瓜种。因此,每到瓜熟时,她的工资很快就用完。
从农技站到底坎儿乡要走几百里,夏季的火焰山,寸草不生,在烈日下就像烧着了似的。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烫得连毛驴都不敢下蹄子。
吴明珠他们走着走着天就黑了,大戈壁的夜晚有很多狼群,非常危险。幸好路上有个烧窑的,他们就跟烧窑老乡借了条毡毯,在露天地里睡了一夜。
直到1962年年底,在同事帮助下,吴明珠把吐鲁番地区所属三县的所有农家品种收全,并从100多份材料中观察整理出44个地方品种和1份野生甜瓜。
不仅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更从其中的优良品种中,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黑眉毛等近30个新品种。这些品种其实以前都是“半野生”的状态,如果不是她系统的收集整理,很多瓜根本形不成种植规模。
吴明珠不仅保住并改良了优秀的品种,更是通过科学种植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并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
所以,吴明珠被当地老乡亲切的称为“月亮姑娘”(阿依木汗),夸她“意志像钢铁那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那样漂亮”。
现在,我们平常吃到的甜瓜很多都是出自她的手。下图,就是我们熟悉的黑眉毛。
还有我们吃过的红心脆,也是她的作品。
以红心脆为亲本,后续还产生了很多的“孩子”,比如香妃蜜瓜。
我们前面说了红心脆类,还有两类也是她的作品!比如知名的“皇后蜜瓜”也是她研究出来的。(皇后系列已经成为目前新疆甜瓜的主栽品种。)
还有很多人都喜爱的郁金香甜瓜,也是她的作品。
除此之外,吴明珠在1973年就开始尝试在海南开发新的品种,在海南建立了基地,一直到1991年,成功的把多个新疆的瓜品在南方种植!
前面说到了红心脆、皇后系列,还有一款著名的甜瓜也在海南成功种植,就是著名的金凤凰。
育种工作极为艰苦,培育一个品种需要8年到10年,有的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而吴明珠却在50多年中,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
目前,在江苏溧阳、山东等地区广泛播种的,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另一个“网红瓜”叫做“绿宝石瓜”,也是她的作品!
看到这里,不得不感叹:我的天啊!吴婆婆几乎主宰了瓜类市场啊!
等会,你以为甜瓜、哈密瓜就够了吗?
不!早在1984年,她研发了一种新的西瓜品种,推广到整个南方乃至全国。
这个西瓜的品种叫做早佳,就是现在的麒麟瓜。想不到吧?麒麟西瓜也是她的作品。
而这个早佳系列,还在上海原南汇区也开展了联合育种,结合吴明珠的研究成果,培育出了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西瓜中的“王牌”——8424西瓜。
大家现在能明白了吧!
我们在享受着各种甜瓜、哈密瓜、西瓜带来的甜蜜和美味之时,很难想象这些背后,都是这位老人的贡献!没有她50多年来的努力,我们现在根本吃不到这些甜蜜的瓜果。
对事业没遗憾,对家人有悔恨
吴明珠在事业上收获良多,但她付出的更多。
她怀第一个孩子时,正在火焰山中间的吐峪沟蹲点。走廊上的温度计都到了50摄氏度,吴明珠晚上还要点蜡烛整理材料。怕蜡烛热化了,必须把它放在水盆里。怀孕反应厉害,吴明珠瘦得只剩70多斤,照样骑毛驴过大戈壁。中午太热,只得坐在水渠边,把双脚泡在水里……
孩子生下来不到3个月,便让母亲带回老家抚养。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孩子与她感情比较疏远,那时孩子管舅妈叫妈妈……
不过,吴明珠说,这辈子最悔恨的事情是没有照顾好她的丈夫杨其祐。杨其祐是北京农大小麦专家蔡旭的研究生。在那个时代,研究生可谓是凤毛麟角。杨其祐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科院,但这时吴明珠已经到了新疆。
吴明珠给杨其祐写信道:“我爱上了戈壁滩上的太阳,爱上了鄯善的瓜……你不来新疆,我也不回来……”为了跟吴明珠团聚,杨其祐主动放弃北京的工作,来到新疆大学任教,随后又申请调到鄯善县。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杨其祐常常冲点苞米花当顿饭,喝点酱油汤当菜。而吴明珠一下乡就一个多月,也没有时间照顾他,长期营养欠缺,为杨其祐的胃病留下了隐患。
1982年,为了照顾孩子,杨其祐调回江苏省农科院工作,在一次出差中患胃穿孔,动手术时发现了癌变。组织上建议吴明珠调回南京,可吴明珠放不下她的西甜瓜事业,没有离开。
1985年年底,杨其祐癌细胞扩散,胃癌晚期,吴明珠在医院里陪护了半年。“为了他的病,我看了很多很多书,想了很多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
杨其祐去世5天后,吴明珠就回到了新疆农科院,很快到海南岛基地工作。“从那以后,我更发奋工作,每年搞三季育种,吐鲁番、海南岛两头跑。我要把老杨的那一份工作也完成了才对得起他。”吴明珠说,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干出两个人的成绩,她做到了。因此,她心里有悔恨,但没有遗憾。
瓜是我的生命
“瓜是我的生命。一天不去瓜地,我就觉得很难受,就好像母亲一天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吴明珠说,来新疆60多年了,对瓜有了特别感情。”吴明珠不止一次这样说。
2002年,吴明珠受到自治区隆重嘉奖,获得50万元奖金。她当场宣布,把40万元捐给课题组,用于优良哈密瓜品种的选育。
70多岁时,吴明珠还在和时间赛跑。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天天在瓜地做试验。别人眼里单调艰苦的育种工作在她眼里是莫大的享受。“有追求就会活得很开心。”吴明珠这样说。
2009年,吴明珠担任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这一国家重大平台建设的首席科学家。后因健康原因,只担任特色甜瓜育种的岗位科学家。
2017年,87岁的吴明珠退休了。如今,她在重庆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但是她魂牵梦绕的依然是瓜。
2018年4月,《吴明珠传》出版。在西南大学举行的首发仪式上,面对年轻的学子,吴明珠动情地说:“在新疆,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在田间地头默默付出。希望广大学子,能发扬这种精神,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干下去,一定会创造奇迹。”
吴明珠老人用生命
坚守着初心和使命
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在这里
请一起向吴婆婆致敬
说一句,谢谢您
来源:新疆日报(作者:张海峰)、科技日报(作者:李禾)、微信公众号号“新农堂”(ID:xinnongtang001)
编辑:余贝娜(实习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