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城市最有竞争力?最宜居?报告来了→

中国社科院6月24日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这份报告主要从城市层面来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和走势,对2018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南强北弱”“东中一体”格局凸显

报告显示,2018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

2018年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澳门、成都、苏州。

2018年城市宜居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香港、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

2018年城市宜商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重庆和青岛。

报告显示,我国二十强城市区域分布,绝大多数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而且多处于都市圈内,其中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分别占据二十强中的6席和4席。区域格局上,“南强北弱”逐步固化、“东中一体”进一步凸显。

报告为什么要从城市层面来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和走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以城乡两个空间形态来说中国经济的空间布局,城市显然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体。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就是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中国的转型正处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重心在外”状态

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更多的人口将从个体迁移转向家庭迁移。报告同时提醒,伴随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对公共支出提出巨大需求,应当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何看待这种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从就业的群体来讲,原来很多人可能在农村,他们更熟悉农村的工作,但进入城市以后,他们能否适应这种工业化的生产?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群体是不是又能适应高端的,比如金融咨询等这些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这里面有结构化矛盾的问题,风险就在于此。一旦认识到了风险问题,通过更好地面对这些就业压力,包括老龄化的问题,就可以把这种风险变为机遇。

报告指出,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处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跨坎期。从产业、要素以及人才流动方面,都出现了局部的扩散现象。局部扩散将支撑我国迈入高收入国家。未来15年,中国将通过中心城市带动,逐步实现局部到全面升级。在一线城市完成全面转型升级后,二线三线城市实现转型升级,从而使不少城市进入高收入水平。

《报告》判断,当前,中国的转型正处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重心在外”状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这意味着信心和危机同在。一方面要有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有危机意识。要加大一系列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增强城市活力,让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更多的强调人力资源、强调土地、强调工资水平优势,逐步转到制度供给上。比如通过“放管服”,让更多企业更愿意到中国来,更愿意到粤港大湾区、到城市群、到中西部去。这就是变危为机很重要的一点——制度供给的问题。

来源:经济之声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