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三型”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

云上黄冈报道(黄梅台 陈洪彬 石媛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黄梅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品牌型、规模型、融合型“三型”农业,让全县乡村强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离龙虾大量上市还有些时日,但是这几天在黄梅太白湖区的红马生态农业养殖基地里,每天却仍然有三四千斤的虾苗、商品虾从这里出货,卖往别的虾稻共作基地,进入百姓餐桌。

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文明:目前龙虾这方面的净利润,每亩大约在2000到2600元之间,主要是水稻(生态米)的收益,平均每亩6000元左右。

一亩虾稻共作湖田可以创造8000多元的收益,是普通稻田的十倍,靠的是红马这块金字招牌。不论是养虾,还是种水稻,做饲料起家的红马,讲究的是原生态、纯有机、无污染。

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新成:之所以我们的饲料在市场上畅销,就是品质好,在既节省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时又能够确保食品安全。

基地上规模,产品重品牌,经营更多元,近两年来,作为农业大县的黄梅,毫不动摇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展“三型”农业,在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上下功夫。在该县沿江乡镇,借力小池改革发展,很多农民都从种粮转向了种菜,由此还辐射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6万亩。

小池板桥畈村种菜大户熊军华:建大棚,政府给予奖励补贴,并且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请了有关专家,从种植、移栽到平时的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市场营销,都请专家来讲。

政府包办了养殖技术培训,种植户只管放心去种。而在谦益农业,以李明攀为代表,一群有理想、有知识的大学生,同样是种田,他们想的却是如何做标准、做文化、打好生态牌,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从传统农业中突破重围,打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产品总监范学海:电商占60%。就比如说这款长相思,它的价格是九块八一斤,是目前我们农场价格最低的。2016年底,我们收到的长相思稻谷30万斤,现在已经全部售罄。

既要种好,也要卖好,这两年多来,黄梅原有的蓝莓、油茶等传统优势产业都在因势而动、积极求变。地处杉木乡藕塘村的邢绣娘生态园项目,一举并购了林苑生态产业园和邢绣娘荷叶茶两家企业,计划投资11亿元,致力打造集观光休闲、水果采摘、茶叶种植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达到两万亩。他们所走的路,和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该县提出的“三型”农业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邢绣娘生态园董事长邓蓓:一产方面,种植黄金茶、白茶、油茶、花卉苗木,还有黄桃、桑葚、籽莲、龙橘这些特色果园。到目前为止,已经逐步形成了8景12园,今年开春到现在,吸引了大量游客来生态园旅游。

走在邢绣娘生态园的幸福大道上,两旁盛开的格桑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实现黄梅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困难粗放扩张的路径依赖,树立质效优先的转型自觉。包括邢绣娘生态园在内,黄梅县一大批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都在谋求变革,从拼投入、拼数量、拼规模的框框中跳出来。逐渐成为黄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编辑:谢梓淇

编审:胡林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