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理事会不是新鲜事。上网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部分地方自发建立,类似报道延续至今。
按照中央部署,我省开展为期三年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要求今年年底前,各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
与以往相比,这次有何不同?
12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麻城调研。该市今年4月启动,仅用5个月时间,452个村(社区)就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其做法被中央文明办用简报转发,向全国推广。
大操大办,面子在作祟
“红白事大操大办在农村很普遍,但麻城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操办的人和赶情的人都吃亏。”夫子河镇党委书记熊双燕说。
他简单算了个账:赶情的,关系一般的50元,稍近的100元,亲戚200元到300元。操办的呢?以往都是流水席,至少吃两餐,三四餐的也有;一桌饭菜至少500元,加上烟、酒,没六七百元下不来;另外还有鞭炮、乐队、礼仪、车辆等费用。
“麻城人还特别讲究回礼,回礼一般包括一包烟、一包糖(或一瓶饮料)、一条毛巾。”熊双燕说,回礼是攀比的重点之一,你回20元一包的烟,我就回40元、60元一包的;你回一包糖,我就回巧克力;你回毛巾,我就回被面……这样算下来,“操办的人虽收了礼金,但还得贴钱。”
他的说法,得到该镇黄麻坳村村民尹荷娇的证实。今年五一,她的二儿子回村结婚,“原本准备花掉三四万块钱的”,村里所有人都得请,计划开酒宴3天、准备婚车10辆、邀请婚庆公司搭台主持等,“光买鞭炮就花了好几千”。
一场红白事办下来,吃亏的还不止主宾两方。“对环境的破坏很大”,熊双燕说,酒席都用一次性碗筷桌布,过后往房前屋后一扔,有时风吹得到处都是,触目惊心。另外滥放烟花爆竹还造成空气、噪声污染。
双输的事为啥还有人干?“为了面子”,麻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国峰分析说,麻城是劳务大市,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小老板较多,一些村民大操大办,以显示自己过得好。其他村民同样为了面子,虽然无奈也不得不跟风。
政府引导,须顺势而为
规范农村红白事,该从哪里着手?今年4月,在推行红白理事会之前,麻城进行了广泛调研。
调研发现,大多数群众对红白事的陈规陋习其实非常反感,只是靠自身力量无法摆脱。如夫子河镇纸棚河村,60%以上的村民要靠借贷来操办红白事,有些甚至因此影响脱贫。
麻城顺势而为,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推动红白理事会快建立、快理事、快见效——
确定组成人员:以村民自治为原则,推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五老”担任红白理事,制定章程,引导村民自我管理;
确定理事原则: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尽量不办;
明确“六不”任务:引导村民不下或少下聘礼、不送或少送礼金、不回礼、不大操大办、不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不放或少放鞭炮;
建立流程制度:村内发生红白事后,事主要向理事会报告,理事会依据章程和制度作出具体安排,并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公示……
根据反馈情况,麻城市文明委指导红白理事会不断细化规定、改善服务。把群众负担降下来,该市对办理红白事的标准作出详细规定,如:原则上只邀请亲属参加,礼金控制在100元以内;只安排一次中餐,不搞流水席,桌数控制在15桌以内;每桌饭菜价格不超过300元,上烟不超两包,每包价格不超20元,上酒不超两瓶,每瓶价格不超100元等等。
新规禁止使用塑料餐具,为方便群众,一些村通过与酒店签约或利用村礼堂、祠堂等办起宴席中心,宴席中心新购瓷碗木筷等餐具及消毒设备,确保卫生和食品安全。
乡村振兴,植文化因子
麻城红白理事会推行后,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原计划年底实现村级全覆盖,结果提前3个多月完成。
村民得了实惠。据不完全统计,至11月上旬,全市红白理事会开展活动1500余次,共节约资金1100余万元,“酒席瘦了身,人情减了负”。
乡村环境明显改善,一次性餐具带来的“白色垃圾”基本消除,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空气、噪声污染也大为减少。“原准备花掉三四万块钱”给儿子办婚事的尹荷娇,成为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第一个工作对象。“理事们上门讲政策,我觉得道理都对,就按要求做了”,尹荷娇说,她降低了酒席标准,退回买好的鞭炮和回礼,把接亲车辆从10辆减到4辆,“省了2万多块钱。”村里74岁的尹先花参加这次婚礼后,赞不绝口:“这个事搞得好,早就该搞。”
村民的观念也在变。熊双燕说,以前村民在物质上攀比,是为了“体面”,现在倡导节俭,但要让他们同样感到“体面”。该镇下白米垸尹成美的母亲去世,没有放鞭炮,而是由红白理事带着音箱上门播放哀乐,村干部向老人鞠躬、致悼词。尹成美十分感动,说:“老娘本来就好静,这样安静地走最好。”
一些新的风气正在兴起。卢家河村村民尹碧南在浙江做生意,今年6月专门回乡请客,红白理事会上门宣传后,他按要求执行,省下5000多元。他决定,把这些钱留在家乡,捐给镇中学的一名贫困生,并承诺今后继续助学。今年,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新辟了一处“状元林”。红白理事会推行后,许多家庭按“他事尽量不办”的原则,取消原定的升学宴,带着孩子来这里认领一棵树,在树前刻下名字,祝愿孩子伴着小树一起成长。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麻城的实践,正是充分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倡导健康和谐的乡风,回归淳朴向善的乡愁,为乡村振兴植入文化因子。(作者:王兵 万永庄 阮静)
来源:黄冈扶贫
编辑:陈 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