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廉故事】方和明:有功不骄 解甲归田的红军团长

方和明

方和明(1908--198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幼时父母双亡,以讨饭为生,后给富农放牛、当长工8年。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次年编入黄安独立第三营,192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在红军中历任通讯员、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县指挥长等职,参加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随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连长、旅后勤科科长、营长等职。20余年,经历大小战斗200多次,7次负伤,15次立功受奖。 历任红安县八一畜牧场场长、县贫农协会主席,湖北省贫农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第四、五届政协常委。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被评为全国复员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84年出席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代表大会。

1949年底,方和明谢绝组织上让他去延安休养的安排,解甲归田,回到家乡。乡亲们在看望方和明的同时,对他参加红军20多年突然回乡很不理解。有位老大爷说:“哎,革命成功了不去享福,回来种田值得吗?”

方和明和乡亲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

看着朴实、热情的乡亲,方和明联想起同他一起参加红军为革命壮烈牺牲的71个同乡,他拉着大爷的手说:“大爷,我们去参加红军的72人中只活了我一个,我不回来把家乡建设好对得起烈士们吗?刚解放,党和政府决定我到延安休养,我是说了好多好话才让我回来的。”

乡亲们听了方和明的一席话,悟出了他解甲归田的原因: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革命先烈,没有忘记继续革命。

方和明在乡亲们的协助下,将组织上发给他的一百斤大米券兑换了人民币,盖起了两间简陋的瓦房,添置了部分农具就开始了农家生活。

柳林大队有很多小山岗,都像“骨头架”,有水存不住,无水裂大口。方和明同志决定把它变个样。在一次党支部会上,他提出了“利用地形,逐步兴修小型水利”的方案,得到大家一致赞同。接着,他带领十几个党员和200多个民兵,到李家洼安营扎寨,干了起来,决心要修一座蓄水30多万立方的水库,解决大队西半部用水问题。没有资金自己筹,不懂技术学着做,口粮少瓜菜代。曾经在战场上负过7次重伤的方和明日夜战斗在工地上,百把斤重的担子不离肩,粗大的苦楝子树扁担压断了无数根。锄头一分分短下去,大坝一层层高起来。经过一冬的苦战,柳林第一座水库胜利竣工了。

紧接着,方和明又和大队党支部成员一道,带领全队群众开山拦水。冬天风霜不歇脚,夏日酷暑不下阵,与“骨头架”斗了十个冬春,终于造起了19座小水库,修成了9条水渠、3道拦河坝,完成80多万土石方,使大队80%的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今天大家提起方和明大战“骨头架”的事,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老方真是块过硬的不锈钢!”

方和明对集体的一草一木十分爱惜。冬天下大雪,他怕牛受冻,牵到自己堂屋里喂养,烧温水给牛喝;夏天,他晚上给牛熏烟驱蚊。而他却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领导见他的房子窄小,决定给他修几间房子,他却把部分材料送给集体,自己的房子内壁还是用土坯砌成。

方和明为家乡的小学生讲述红军故事

在方和明同志带领下,柳林大队群众经过几年奋斗,使原来穷山村变了样:梯田平展,稻谷堆仓;茶树遍山岗,果园绕村庄;公路通南北,渠道盘山梁。1955年,他带领4户贫农组成全乡第一个互助组,带头组建初级合作社,被选为社长;1956年任高级社党分支书记兼社主任。1957年他光荣出席了红安县劳模大会,同年又光荣出席了湖北省劳模大会。他的名字刊登在《湖北日报》光荣榜上。1959年秋,他随中国复员军人代表团访问了苏联。

当时,在武汉军区任职的陈再道将军从报纸上发现了方和明,心想:“这个方和明是不是和我一起过雪山草地的红军团长?”将军思忖着:“按理他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全国解放那年不是叫他去延安休养了吗?”出自对战友的思念和关怀,将军还是派人去打听。经过查实,方和明正是将军的战友。陈再道将军立即驱车前往,亲切会见了他,并拍着方和明的肩膀说:“还是好样的!”

回乡多年,方和明同志一直以普通劳动群众的身份出现,有功不骄,位尊不傲。1951年,县民政局干部办残废证时,问其在部队任何职,他只说自己是红军战士。1960年出席全国民兵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民兵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