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头”如何长成“大块头”——黄冈市创新推动1716家个体工商户实现“个转企”

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灿若繁星的个体工商户与黄冈经济“肌体健康”息息相关。其一头连着万千从业者的家庭生计,一头连着数百万市民的日常消费,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收、服务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以来,我市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和务实的作风,系统优化个体工商户创新生态与审批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把“个转企”作为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功推动1716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为“小升规”储备了优质力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周期服务机制,让“小个头”更易长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黄冈市个体工商户总量超过70万户。为助力个体工商户突破经营瓶颈、提升竞争与抗风险能力,我市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将目光锁定“个转企”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探索构建转型前宣传培育、转型中“一对一”辅导、转型后精准帮扶的全周期服务机制,护航广大个体工商户从“稳得住”向“长得大”“活得好”华丽转身。

我市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全面开展“个转企”培育对象摸底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完成对66.57万户个体工商户的“精准画像”,建成4456户的“个转企”动态培育库。在分型分类基础上,引导一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个体工商户率先实现“个转企”,并选树一批典型,针对性给予融资、用工等方面支持,持续扶持其发展壮大,让更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直观感受到转型升级对经营发展带来的便利与实惠,进而主动转型升级为企业。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与税务、金融监管总局黄冈分局等部门密切联动,系统实施“个转企”税费减免、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等帮扶举措;携手司法、人社等部门,在知识产权、企业用工、社保参保、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集成指导服务,定期开展“个转企”经营主体跟踪回访,及时掌握其经营状况,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优秀个体工商户代表宣讲活动现场

今年9月,由全市各县(市、区)推荐的10名优秀个体工商户代表分别在黄梅县、黄州区参与片区主题宣讲活动。红安县张应梦凭借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品质坚守、将生产地方特色小吃“霉豆腐”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广受消费者信赖的小微企业,英山县郭飞返乡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四星级标准云漫酒店赢得社会广泛认可等精彩创业故事分享,激励更多个体经营者在榜样的引领下,点燃发展热情、坚守诚信初心、勇担社会责任,为推动黄冈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个体力量”。

便利化政务服务,让“小个头”更快长大

以前,个体工商户想要转型升级为企业,必须先注销再新设,此外还面临字号无法沿用、许可证重新申办等烦心问题。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倾力破解“个转企”转型痛点,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在原有“注销——新设”两步走基础上,实行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登记为企业“一次办成”;大力推行“个转企”全程帮办,提供“个转企”登记审批集成化服务、一站式服务;线上集成“个转企”一件事主题服务,将数据及时推送至公安、人社、银行、税务、住建等部门,实现跨部门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和信息共享。

更为贴心的是,转型企业可延续原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许可证及征信记录,并连续计算经营期限,支持其原有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权顺利转移;继续在原址经营的转型企业,可免于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文件。此外,个体工商户转型后,还可沿用原先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成立日期,最大限度保留其原字号以及原有经营特色。

这些便利化举措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今年以来,我市已成功为520户个体工商户办理“个转企”变更登记,让转型企业既能延续商业信誉守住“老招牌”,又能享受更全面的政策红利开拓新市场。

今年1月2日,在麻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个体经营者肖先生顺利办结“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业务,并现场领取公司营业执照、转型升级证明和免费印章。这是该市自去年12月被确定为全省“个转企”登记先行试点地区,并率先实施“个转企”登记新模式改革以来,首个通过直接变更方式“一次办成”完成“个转企”的经营主体。截至今年10月20日,该市已实现305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相似的场景,发生在红安县杏花乡便民服务市场监管窗口。今年4月18日,随着“红安县香聚餐饮店(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注册资本20万元的红安县湘聚餐饮店(个人独资企业),一份保留其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延续原成立日期的“个转企”营业执照被正式颁发。当天,个体经营者黄先生仅用1小时便完成转型升级。

走访个体工商户

精准化转型扶持,让“小个头”长得更壮

“以前接大订单时,常因资质问题错失机会。”回想当初,扎根黄梅13年的小微企业黄梅县创新电子厂厂长张良军仍感惋惜。

成立于2012年的黄梅县创新电子厂,长期专注于电子元器件加工,凭借过硬技术和诚信经营逐步壮大。但随着订单量激增,原有个体工商户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今年,黄梅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迅速组建服务专班,抢抓《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新政出台机遇,以及黄梅县创建全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推出“个转企”绿色通道、税收优惠等12项扶持措施的契机,主动上门精准实施“个转企”直通服务,仅用半个工作日,便帮助经营者完成经营主体变更、税务、社保登记等8个关联事项全流程手续,实现“零成本”转型升级。

升级为企业的创新电子厂如虎添翼,生产规模扩大30%,成功获得多家上市公司供应链准入资格,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张良军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现在能参与招投标、申请专利,还能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优惠、银行贷款增信等政策,发展底气更足了!”

据了解,像这样的成功案例,黄梅县目前有78个。

去年以来,我市紧扣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主线,以“个转企”改革为重要推力,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与各地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同频共振。蕲春县深耕艾草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帮助37户蕲艾个体工商户实现转型升级,壮大产业集群;英山、罗田等县则聚焦中药材、茶叶种植加工、板栗种植等特色产业,推进“个转企”,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问经营情况、问需求诉求”活动,累计走访个私企业526户,发放问卷1100份,通过线上与线下收集问题建议543个,已解决实际问题486个;推进“荆楚个体通”对接i黄冈服务平台,为“个转企”提供点对点便利服务,进一步实现帮扶政策“免申即享”;组织技能培训14场,提供就业岗位98个,为286家个私企业提供融资帮扶1.2亿元……

从分型分类“育苗”,到全周期服务“护苗”,再到精准扶持“壮苗”,一批又一批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企业沐浴阳光雨露,在黄冈大地茁壮成长。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孙志鹏  通讯员 陈江华 王晓娥

编辑:汪泽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