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风暖,楚韵情长;群贤毕至,共话华章。
10月28日,2025年黄冈市“楚商回乡”暨金秋招商推介活动在遗爱湖畔举行,从“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座谈会,到光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两个专场推介,再到金秋招商大会,以拳拳盛意邀请“城市合伙人”,与黄冈共续更多“春天的故事”。
这是一次乡情与发展的交融之约。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楚商贤达、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这是一次合作与共赢的启程之旅。3个基金项目和70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为黄冈在支点建设中勇担使命、不胜不休注入新动能。
“黄”金发展期,“冈”好遇见您;合作奏响新序曲,发展再谱新华章。
从座谈会的心声共鸣,看黄冈战略棋局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座谈会现场,市委书记李军杰,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洁等市领导与大家围坐在一起,乡音与掌声交织,1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楚商代表相继发言,赤子情怀溢于言表。
“每一次归来,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都非常振奋,更让在外打拼的楚商对回乡建设充满期待。”
“回报家乡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10多年来,我在武穴投资了8个项目。”
“从我们牵线的投资100亿元三利谱偏光片项目快速落地,看到了黄冈发展潜力。”
“黄冈利用优质岸线资源,发展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其时已至,建议重点从应用场景开发的需求端来开发船型。”
“40分钟到武汉城区、15分钟到花湖机场,黄冈市区临汉、临空、临江、临铁的区位优势,是招商最大的底气。”
“黄冈之于武汉,就像苏州之于上海、东莞之于深圳,我们应该有招大项目、好项目的自信。”
……
薛敏、张国雄、占金锋、李勍、邢俊、夏曙锋、周达、喻鹏、李治峰、陈步东等楚商大佬,或分享回乡投资兴业的实践感悟,或结合各自深耕领域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他们在交流中凝聚共识:黄冈逢天时、得地利、聚人和,迎来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如何将黄冈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听了大家发言后,市委书记李军杰即兴以《黄冈地理区位图》《武鄂黄黄区位和交通图》为道具,向会场的楚商贤达介绍黄冈的发展思路——
黄冈正处于武汉都市圈连接大别山的中间地带,众多战略机遇叠加,有条件把武汉都市圈的能量转移到黄冈,再通过黄冈辐射到大别山区,带动鄂豫皖边界地区高质量发展,这就是黄冈在支点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功能。
发展战略:“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系统承接都市圈交通物流、科创产业、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要素赋能,带动大别山毗邻地区发展。
发展路径: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山货出山、消费进山。
发展目标: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市委书记掷地有声讲述黄冈战略棋局,不仅传递出黄冈以乡情聚人心、以真心换实心的鲜明态度,更加坚定了楚商“归巢”的信心。
从签约台的重点项目,看黄冈产业布局
金秋招商大会上,智能装备与光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专场推介会,嘉宾与专家的深度解析引发现场思考,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路演轮番登场;黄冈高新区、市临空经济区、市文旅局分别围绕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低空经济和空港经济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作推介并发布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勾勒出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
随着70个产业项目依次完成签约,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这些项目与黄冈各地“2+2”主导产业布局高度契合,成为黄冈产业布局的生动窗口——
黄冈高新区发挥光谷第九园体制优势和黄冈化工园资源优势,全面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依托长江存储、华星光电、712所等光谷龙头企业,聚焦光电子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打造华中最大电子材料基地。会上,高新区成功签约了新型光电材料中试基地、恺联改性多糖新材料、特种光模块、光电子器件制造等多个延链补链项目。
依托花湖机场打造空港城,建设黄州临空物流枢纽,临空经济区签约了净菜加工物流配送、临空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域金融中心、城东综合馆运营等强链项目。
我市整合六大文化资源及得中独厚的交通网络,突出“运营为王”,打造一批高辨识度的文化IP,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会上,黄冈航天农文旅综合体、福汉木业原木集散中心、欢聚谷青年公寓、英山尖康养旅游度假区等10个文化旅游和服务业项目,成功与黄州区、红安县等地签约。
风光互补一体化路灯、分布式风光互补一体化、独立储能电站、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等新能源产业项目的签约,为我市依托独特的风、光、水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储能产业,建设中部地区新能源示范城市注入新动能。
麻城、武穴等地签约的10 个绿色船舶产业项目,将助力我市发挥285.3公里长江岸线资源优势,推进船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湖北省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浠水、罗田等地签约的智联精密驱动伺服电缸项目等10个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将加快我市依托科峰传动等龙头企业,推动人形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次次握手、一份份协议签订,让单个项目的 “点” 连成产业集群的 “面”,为黄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从推介场的要素保障,看黄冈营商格局
“‘企业是树,环境是土’,黄冈始终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事当家事,用心用情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在金秋招商大会致辞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洁细数黄冈“秋约下的守护,是此心安处的保障”——
为破解融资难,在全省首批推出科技企业“知信贷”、中小企业“商信贷”和“两农”信用贷,已帮助3000余家企业拿到126.6亿元贷款。同时,5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还在持续为初创企业“输血供氧”;
为破解办事繁,擦亮“冈好办”品牌,项目审批时间压缩60%,变“企业跑”为“政府跑”;
为破解留才难,推出“人才新政2.0版”,吸引在外黄冈人“归巢”。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区位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善,更需全要素保障。在招商大会现场,副市长胡昊作的《以要素赋能,与机遇同行》的推介——
活水涌金,资本合伙“陪长远”:基金是产业发展的引擎。我市按照“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分层架构,构建了“1+2+N”的投资基金矩阵,总规模超50亿元,做企业最坚实的资本合伙人。
良巢已筑,标准厂房“拎包驻”: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市打造了一批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产业承载平台,可直接利用的面积88万平方米,涵盖厂房、办公楼、宿舍楼等,可“拎包入驻、轻装上阵”。
沃土藏金,千亩熟地待“落子”:黄冈作为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正着力推进城市更新与功能转换,全力破解土地要素瓶颈,推动项目落地“零等待”。目前,市区具备供应条件的优质成熟地块9000余亩,涵盖商业、居住、工业及文化等多种类型。
“在家乡投资产业的快速成长,已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亲商、重商、尊商、安商氛围浓。”清华大学李亮教授创办的英创汇智、北大学子马运峰打造的绿色建材供应链,都在黄冈实现了从“想法”到“产业”的跨越,这正是黄冈营商格局的生动体现。
以“楚商”之名相聚,为“发展”之责携手。市领导向楚商乡贤们发出真诚邀请:眼下的黄冈逢天时、得地利、聚人和,迎来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让我们携手并肩、同心同行,让更多的优质项目在黄冈落地开花,把黄冈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向着“五年冲刺5000亿元”的新目标铿锵进发,在深度参与支点建设中加快实现“两个更好”,书写更多“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新故事!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曾咏华 李娜 卢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