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学”到“事上见” ——武穴幸福指数攀升背后的为民之道

“办事窗口少跑腿、小区电梯更安心、孩子上学离家近……”如今,行走在武穴,群众口中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当地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软实力”转化为民生服务“硬支撑”的生动注脚。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穴市锚定“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群众诉求为“信号灯”,以解决难题为“落脚点”,让百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件件实事中持续攀升。

政务提速+民生攻坚,破解群众“心头事”

“以前跑断腿的事,如今半天就能搞定!”在武穴市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企业开办业务的张先生感慨不已。

为让群众“少跑腿”,武穴市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整合多部门资源、简化办事流程,推动数据“多跑路”。

截至今年6月,武穴市已覆盖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达29个,累计办理业务21000余件,“秒批秒办”成为政务服务新常态。

政务服务提效的同时,民生难题也在逐一破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梯安全问题,武穴市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督促住建部门约谈责任单位、强化全过程监督,让澜山名著小区等居民“乘梯更安心”;面对刘家巷社区“大雨必涝”的困境,街道党工委下沉干部收集意见、科学设计方案,新建大口径雨水管网、增设照明设施,使该片区汛期内涝投诉量下降90%以上。

此外,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积水治理、公共交通优化等民生问题,均被纳入台账限时整改,切实擦亮了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

教育扩容+资源共享,托起成长“新希望”

“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高中,太方便了!”今年9月,总投资3.5亿元的武穴广济中学启用72间现代化教室、4000多个学位,让当地学子不用再为“上学远、择校难”发愁。

这只是武穴市推进教育民生的一个缩影。此前,东方红小学、东方红幼儿园已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城东新区就学压力;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2.45亿元,新建职教中心新校区、第五实验小学连山校区等10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14280个,让更多孩子享受到“近在家门”的优质教育。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武穴市还创新成立17个融合型教联体,投入4656万元装备数字赋能设施设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云端共享”。

同时,针对群众关切的中小学“校园餐”、学位紧张等问题,武穴市坚持“民声定民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收集诉求,将教育领域难题纳入重点攻坚项目,推行“一领域一清单、一专项一攻坚”,并试点推行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用细致关怀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平安守护+文明培育,绘就城市“暖图景”

“原来法律知识还能这么学!”在武穴市“平安夜市”活动现场,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玩完交通安全知识挑战游戏后,手里还攥着刚领到的平安宣传手册。

为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法治意识,武穴市创新开展“平安夜市”活动,将平安宣传、趣味体验、文化浸润融为一体,通过“平安刮刮乐”“法治猜灯谜”“反诈视力表”等形式,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扫黑除恶、禁毒反诈知识。仅4天时间,活动就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吸引8000余名群众参与;各镇街道还同步组织治安巡逻队开展夏季平安守护行动,为群众夏夜生活筑起“安全屏障”。

平安底色之外,城市文明新风也在持续吹拂。武穴市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让“零彩礼”新风渐入人心;推进“码上清廉”数字食堂建设,让公务用餐清风正气;成立专项队伍服务新就业群体,精准解决其急难愁盼;加强外籍新娘管理与关怀,切实解决跨境婚姻家庭实际困难;铺开慢性病管理“心电一张网”,健全失能失智老人居家照护和留守妇女关爱机制……

“要始终坚持学用结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武穴市委书记查俊的话,道出了当地为民服务的初心。

从政务大厅的高效服务到校园里的琅琅书声,从小区里的安心电梯到夜市中的平安守护,武穴市正以“软实力”铸就“硬支撑”,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将幸福融入市民日常,书写着更有温度、更加厚重的民生新篇章。

来源:黄冈日报 通讯员 耿文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