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筷子巷国庆经济“升温”,文旅融合促发展
国庆假期,黄州筷子巷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烟火气息,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国庆期间,筷子巷日均人流量突破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其中外地游客占比大幅提升,消费活力持续迸发。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创意的街区,正以“文化+消费”的双重引擎,为黄州旅游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彩绘墙与百家姓灯年轻群体的“打卡圣地”
走进筷子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的彩绘墙与流光溢彩的百家姓灯。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装置,成为年轻人镜头下的“顶流”。
来自黄石的游客王女士说:“这里的夜景太出片了!百家姓灯的设计很有创意,和朋友一起拍照发朋友圈,收获了好多点赞。”
彩绘墙以黄州历史故事为主题,结合国潮元素进行创作。而百家姓灯则通过灯光互动技术,让游客在寻找自己姓氏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归属感。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提升了街区的吸引力,更带动了周边文创产品的热销。
老字号与新风味舌尖上的“流量密码”
筷子巷的烟火气,藏在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中。经营12年的“炸排骨”店门前,排队人群络绎不绝。店主张以松笑着说:“我们靠的是回头客,食材新鲜、品质稳定是关键。很多顾客第一次来是为了尝鲜,第二次就带着朋友来了。”这家老店的成功,折射出筷子巷“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消费生态。
除了炸排骨,豆花、黄州炸串等本地老字号持续飘香,而网红奶茶、创意甜品等新业态则吸引了年轻群体。
人气的攀升,离不开街区与商户的共同努力。炸排骨店主张以松提到:“街区管理方经常组织培训,帮我们提升服务水平,还通过数字化工具帮我们对接线上客源。”
从“流量”到“留量”黄州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筷子巷的火爆,是黄州区以“小切口”撬动“大经济”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黄州通过开放机关食堂、共享停车位等便民举措,传递城市温度;而筷子巷则以文化IP打造、消费场景创新,激活市场潜力。
这种“服务为民”与“市场导向”的结合,正是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商户的坚守与街区的创新,共同铸就了筷子巷的红火。正如街区负责人瞿寅浩所言:“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打卡’,更要让他们‘常来’。未来,筷子巷将通过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商户经营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里不仅有历史的沉淀,更有创新的活力;不仅承载着商户的生计,更寄托着城市发展的雄心。从“流量”到“留量”,从“打卡地”到“常来处”,筷子巷的每一步,都在为黄州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今点黄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