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红安县与深圳市宝安区两地文联、妇联携手太平桥镇党委镇政府联合打造,并得到爱心人士热心襄助的 “家风传习书艺廊”—— 红色及优良家风公益书法长廊,于烈士纪念日前夕在红安县紫潭河红色公园庄严落成。这处崭新的文化地标,不仅承载着传承红色家风与优良传统的使命,更成为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家风传习阵地与研学实践课堂,让家风教育更具场景感与实效性。
一
红色血脉与千年家训,铸就精神丰碑
这座 “家风传习书艺廊”,扎根于浸染英雄风骨的红色沃土 —— 所在红色主题公园,核心纪念 “大别山刘胡兰” 林清芝及父母冯正觉、林正祥三位英烈。烽火岁月中,宝印山刑场上,林清芝与母亲冯正觉受敌人折磨仍相互慰藉、宁死不屈,以生命践行气节;此前,父亲林正祥怀赤诚投身红军,最终血洒疆场。“一门三英烈” 的动人篇章,是 “家风” 与 “信仰” 最鲜活的注脚,为书艺廊奠定厚重精神根基。
为让这份精神力量具象传承,书艺廊八根横梁被赋予独特寓意。每根横梁两面承载独立又交融的内涵:一面镌刻红安孕育的八例红色家风故事,或为先辈舍家为国,或为后人薪火坚守,皆凝聚红色基因力量;另一面呈现林清芝家族 —— 林氏一脉相承的八条家训,从勤俭持家到崇文尚礼,从孝老爱亲到心怀天下,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缩影。
红安红色家风的遴选,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时代谱系:
元勋风范:董必武以 “朴诚勇毅” 彰显品格底色,李先念用 “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红安副总理嘛!” 诠释大局意识,郑位三则以 “胜利勿忘烈士功” 传递感恩情怀。
将星闪耀:涵盖开国上将王建安、开国中将徐深吉、开国少将程悦长(上将、中将、少将各一)。
本色初心:既有回乡务农、隐瞒功名的红军团长方和明,也有胸怀大义的伟大革命母亲徐正修,以平凡坚守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而林氏优良家风的序列,本身就是一部跨越时空的英杰图谱:
1.民族英雄林则徐,以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传递淡泊传家的智慧。
2.教育先驱林仁山,秉持教育为本的理念,倾力创办家塾传承文脉。
3.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以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树立信仰标杆。
4.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借《与妻书》道尽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大爱。
5.工运领袖林祥谦,作为京汉铁路大罢工的领导者,用抗争诠释责任担当。
6.文化大师林语堂,以学贯中西的视野,成为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
7.建筑学家林徽因,作为中国首位女建筑学家,在专业领域书写卓越。
8.英雄母女冯正觉与林清芝,就义前以 “革命总是有牺牲的” 的豪迈,定格革命家风的壮烈。
每条家风内容的选取都极具匠心,均聚焦如 “杨震却金” 般兼具标识性与故事性的典型事例,搭配掷地有声的原创箴言。内容短小精悍且各有侧重,共同汇聚成一部可读、可感、可思的家风教科书。
“大别山的刘胡兰”林清芝油画
英雄母女冯正觉、林清芝在刑场上的油画
二
两地名家与非遗工艺,承载时代匠心
这16条家风内容,由全国五个省市自治区的16位书法家倾情公益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半数书法家来自 “书法重镇” 深圳宝安区,既是两地深厚情谊的见证,更是特区与老区文化携手的具体体现。书写者阵容本身,便蕴含动人故事:
董必武 “朴诚勇毅” 家风,由其长孙、湖北省董必武研究会董绍壬会长亲自书写,血脉传承意味浓厚;郑位三家风,由在红安度过少儿时光的书法家刘勇书写,笔端饱含故土深情;程悦长将军家风,经广东省对口援疆办公室联系,特邀新疆建设兵团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朝军书写,尽显跨越地域的敬意;徐深吉将军家风,由知名艺术家林帝浣(小林)书写,为革命家风注入清新时代气息。“家风传习书艺廊” 匾额,更由西泠印社名家、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陈浩先生题写,奠定长廊艺术格调。
诸位书法家对家风内容反复酝酿、数易其稿,力求以最精湛的艺术形式传达最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些笔墨瑰宝最终经由工艺精湛的东阳木雕非遗技艺刻于廊上,让书法艺术的神韵与木雕工艺的质感相映成趣,成就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统一。
“家风传习书艺廊”——红色及优良家风公益书法长廊
三
历史空间与现代科技,营造沉浸课堂
书艺廊的设计同样暗藏巧思。它并非孤立的建筑,而是与公园内的山水林田、长桥祠堂自然相融。朝晖映廊、夕阴染阶,春花伴木雕、夏木绕横梁,优美的自然景致与厚重的历史氛围相互映衬,让每一处角落都充满韵味。因支持武汉六环建设迁葬于此的英雄母女合葬墓,连同文采斐然的《墓志铭》,再加上廊下兼具取景框功能与纪念意义的《紫潭河村烈士铭文并序》镌刻,更为这片空间增添了文学的厚度与历史的凝重感,让人在漫步中便能触摸到岁月的温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廊柱子上的二维码,成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 “时空之门”。游客与学子只需轻轻一扫,就能获取制作精美的电子画册,还能聆听红安融媒体专业录制的音频讲解 —— 革命故事、家风内涵、书法寓意娓娓道来。这一贴心设计,让原本静态的书法木雕 “活” 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可看、可听、可感,为革命历史与家风传承赋予了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这座由特区与老区携手打造的 “家风传习书艺廊”,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实践。它让红色根脉深植土壤、优良传统浸润人心,在笔墨的雕琢与数字的脉动中生生不息,最终焕发出照亮未来的持久光芒。(林更斌)
紫潭河村红色主题公园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高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