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流动起来!黄冈中学“1+6”联校建设工作推进会共绘新蓝图

黄冈日报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岑栋

9月23日,黄冈中学“1+6”联校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

会议复盘了联校运行一年来的成效,锚定“深化协同、破解难题”的方向,共绘发展新蓝图,旨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流动起来,助力每所成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黄冈教育强市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运行成效:

办学质量同步提升,核心引领作用凸显

2024年6月,黄冈中学“1+6”联校正式挂牌,开启“以强带弱、共同进步”的教育协同实践。

黄冈中学副校长刘海英介绍,联校运行一年来成效显著,成员校办学质量同步提升,核心校引领作用凸显——

2025年高考,核心校黄冈中学再创佳绩物理方向最高分685分,历史方向最高分678分,600分以上546人,录取清华北大23人;海航班出飞率32.35%,创历史最佳;五大学科竞赛69人获国家一等奖,25人入选国家冬令营,生物学竞赛包揽全省前四。

成员校同样表现亮眼:红安一中吴雯婧同学以675分被北京大学录取,600分以上80人;罗田一中实现历史性跨越,600分以上62人,过特殊线495人;团风中学历史方向600分人数居黄冈县市一中第三名,特控线过线284人,创近20年新高;黄州中学、黄州区一中、英山一中也在本科上线率、高分段人数上实现稳步提升。

在机制保障与教学融合上,联校同样步履坚实——

2024年7月以来,已召开联校工作会、教研研讨会12场,收集并落地成员校需求30余项。

跨校教研常态化。2024年10月,生物学科“同听同评一堂课”活动吸引30余名教师现场参与,4所成员校线上同步研讨。2025年4月,“同课异构”活动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主题深入开展校际交流。

质量监测统一化。组织期中、期末及高考模拟统一检测,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分析”,召开质量分析会,精准把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成长协同化。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组织成员校领导、教师到核心校跟岗学习等方式,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英山一中交流分享了参与联校建设的实践经验与阶段性成果,表示将继续积极落实联校工作部署,不断深化与核心校及其他成员校的协同合作。

云校建设:

撬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联校工作究竟如何推进?”黄冈市教科院院长曾恩学在会上抛出关键一问,引发全体与会人员的深度思考。

黄冈中学校长刘折谷以“三个需要”给予回应:建设数智云校,是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需要,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他表示,将积极推进数智教育校本化实践,真正实现“联校一家亲”,对成员校“有求必应、毫无保留”,致力于将黄冈中学云校打造成标杆和示范。

据了解,加快云校建设、夯实数字化支撑,已被列为黄冈中学“1+6”联校的重点工作,将分三步扎实有序推进——

第一步,核心校先行先试。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黄冈中学完成3间网络教研室、9间云课堂教室(各年级3间)建设,全面实现课程的录播、直播与实时互动功能。

第二步,成员校逐步覆盖。2026年3月底,6所成员校将分别建成2间常态化录播教室、3间网络教研室,其中英山一中作为样板校,将率先实现与核心校云课堂的无缝对接。

第三步,完善市级云教研中心。协助市教科院建设多功能录播室,实现“联校资源统筹、教研活动监管、教学数据分析”三大核心功能,让数字化真正成为联校建设的“加速器”。

会上,技术支持方介绍了“1+6”联校云校建设实施方案,涵盖数字化平台功能、教学资源接入路径、多元应用场景设计及分阶段推进时间表等,为技术赋能联校发展勾勒出清晰可行的实施路径。

“要推动‘黄冈中学云校’做大做强,以数智化力量撬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联校建设提质增效注入坚实保障。”黄冈市教育局副局长皮建明从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局高度,对联校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重点聚焦云校建设,明确政策支持方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