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6日,全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将在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举办。
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聚焦“乡约秋韵 和美同游”主题,推介全国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休闲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彩赋能。
作为全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的堰河村,既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又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成为襄阳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去年,该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
活动承办地湖北省谷城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西周封谷国以来已有3100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以农作物“谷”命名的县,因炎帝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这里风光旖旎、人文鼎盛,拥有10家A级旅游景区、8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余村诞生。如今,湖北“两山”转化示范地在中部百强县谷城堰河生根。
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引领,探索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围绕茶叶、食用菌、优质粮、油茶、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条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基地70多万亩。谷城被评为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
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35家,其中石花酒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玉皇剑茶业等1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4年,谷城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0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18亿元。
五山茶旅小镇、茨河蜜旅小镇、盛康稻虾小镇、庙滩鲟游小镇、赵湾云旅小镇、石花酒乡名镇等特色鲜明;郭峪村、红军村、苏区村、石井冲村等红色及“三线”文化遗址“走”出深山;薤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鄂北手纺织训练所等资源不断开发;湖北越调、五山八大碗、云雾山锣鼓等非遗技艺通过景区嵌入、节庆赋能等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赢。
2024年,谷城县接待游客71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9.7%。
谷城县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谷城县结合实际,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样板。
五山镇是鄂西北最大的优质茶叶集散地和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园面积达5.8万亩,年产茶叶5000余吨,拥有绿茶、白茶、红茶、黑茶等20余个品种和中国驰名商标“玉皇剑”。2021年,湖北省财政厅启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工作,五山镇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如今,整个示范片成势见效,茶产业总产值达4亿元,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辖区群众人均年收入3.5万元,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谷城县通过竞争性遴选,成功获得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建设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涉及盛康镇和南河镇7个村,总投资1.15亿元,重点推进茶叶、林果、稻虾、花田、农耕等18个特色项目建设,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
盛康镇是这个示范区的核心地带,借势发力,打造了香茶文化馆、红色展览馆、张棚油菜花海、砖窑厂旧址、回龙观乡村公园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点位,成为人气旺盛的网红打卡地。
为助力农民增收,盛康镇建成2300亩高标准香茶基地、2000亩稻虾共作基地、1000亩油菜制种基地,发展了200亩农光互补产业、200亩油茶产业和60亩石菖蒲等中药材产业,带动4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200元。
来源:长江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