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80年前,中华儿女挺身赴国难、浴血卫山河,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80年后,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豪迈誓言在神州大地久久回响,内心的情感如潮水般在激荡奔流,如此的幸福安康、意气风发、定力十足。

回望苦难辉煌交织的岁月,是为了以史为鉴汲取前进力量。《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曲连唱,思绪不禁被带到中华民族那段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柳条湖的爆炸声划破夜空,日军铁蹄踏碎东北宁静,短短四个多月,东北全境沦陷,3000万同胞流离失所。“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中流砥柱”的担当,团结起四万万同胞的磅礴力量。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一帧一幕,哪一桩不感人至深,哪一件不荡气回肠?我们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不忘“来时路”,不停“脚下步”。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节点,我们更要读懂今天的中国。电子屏幕上随着钟摆,1945、1955、1965……2025的年份数字依次显现。穿越革命和建设的洪流,激荡改革与发展的风云,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在新时代闯关夺隘、行稳致远。前不久,国新办举行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国5年经济增量将超35万亿元,超世界排名第三国家总量;连续15年坐稳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等彰显中国创新重大突破。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力量十足,底气十足,信心十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在砥砺中前行,时代在奋斗中书写。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9月1日,中国军号在抖音发布了一段AI对话视频,65岁的李幼斌与虚拟生成的“李云龙”同框,两人同时振臂高呼“逢敌必亮剑”,声音穿透屏幕直击人心,这是穿越时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不久前,电视剧《归队》正式与观众见面,“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这句台词给予我们最深的感触。虽然这是一部讲述小人物抗战的群像戏,但正是那段战争史中一个非常典型又动人的缩影,它代表了坚韧的力量和不灭的火种。抗战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薪火相传,其最终价值体现在躬身实践。接过英雄们的接力棒,我们更需锚定“初心航标”,扬起“实干风帆”,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直面群众的急难愁盼,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力量,在读懂今天的中国中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业绩,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