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和事佬”绘出平安乡村新画卷

8月15日,笔者从麻城市社会工作部获悉,近年来,该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创新“和事佬”工作法,依托基层“和事佬”地方熟、人员熟、关系熟、民风熟、历史熟的“五熟”优势,以乡音乡情架起连心桥,巧妙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持续推动乡村善治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8月2日,在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几位五老和谐会成员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村里因侵占田埂引发的纠纷。会长丁周全是位退休村干部,他和其他28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村组干部、老退伍军人组成了一支平均年龄65周岁的“和事佬”队伍,多年来活跃在村里的矛盾调解一线。

石桥垸村依托“五老”群体的公信力,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是麻城市“和事佬”队伍助力乡村治理的生动体现。通过“和事佬”主动上门调解,把矛盾化解在村里、解决在萌芽,村民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在选人用人上,麻城按照“五有标准”(有政治觉悟、有威信声望、有服务热心、有办事能力、有群众基础),把长期在塆组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妇联执委和优秀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群体作为“和事佬”重要推荐人选。目前,全市已建立“驿塆之家”、“好大姐”调解室、“汪阿姨”工作室等452支“和事佬”队伍。

自推广“和事佬”治理模式以来,麻城市将“和事佬”嵌入乡村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推动“市-镇-村-组”四级联动,明确“和事佬”承担警民联系员、治安信息员、纠纷排解员、法律宣传员、治安防范员、交通协管员、帮教转化员、权益维护员“八大员”职责,引导其开展信息收集、矛盾排查等工作,融入村综治工作站和乡镇综治中心架构。

为让“和事佬”更好发挥作用,麻城市划分“和事佬”参与治理的基本单元,建立工作网格,每个网格组建1个“和事佬”团队,每名“和事佬”联系9-10居户,做到村村有“和事佬”工作,户户有“和事佬”牵挂。

“以前村里有矛盾,要么吵翻天,要么就僵持着,现在有了‘和事佬’,问题很快就能理顺。”麻城市龟山镇新屋垸村村民鲍大姐感慨道。该村“好大姐调解室”的“和事佬”,通过乡音乡情柔性化解,耐心劝导,解决了塆组道路拓宽施工中的邻里紧张关系。

麻城市还制定了《平安守护员(“和事佬”)考评激励办法》,将表现突出的“和事佬”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定期评选“五好和事佬”;经济上,将其纳入公益性岗位,落实误工补贴,探索积分兑换,为5225名“和事佬”购买意外险。2024年,麻城市中馆驿镇为25个村的“和事佬”发放奖补,村均1.1万元,人均640余元。

今年以来,麻城市“和事佬”队伍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2000余条,85%的矛盾在村级一线化解,群众满意度提升30%。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李文忠 曹欢

编辑:袁安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