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扎根乡土,“小鸡蛋”孵化共富愿景

在浠水县的广袤田野间,一座现代化的养鸡场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的基地,创始人叶德保用18年时间,将最初的4000羽蛋鸡养殖规模发展到如今的35万羽,并规划未来达到70万羽。他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史,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扎根乡土、带动共富的生动实践。

毅然返乡

开启蛋鸡创业路

2009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叶德保毅然回到家乡,带着对土地的执念和12万元积蓄,开始了蛋鸡养殖的创业之路。

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德保:当时村里没有成规模的养殖场,乡亲们都守着薄田难增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养鸡闯出一条路,让乡亲们看到“土里也能刨出金”。

攻坚克难

跨越三道发展坎

起初,他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批4000羽鸡苗因防疫不到位,死了近1000羽,亏损3万多元。

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德保:那时候才明白。养殖不是喂饱就行,而是门硬技术。为了弥补上技术短板,我跑遍全县各技术服务站,交流学习经验,熬夜研读一些养殖书籍,最终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

叶德保的创业路上,有三道“坎”让他记忆犹新:技术关、规模关和转型关。2016年,他因盲目扩产导致亏损30多万元;2020年,传统养殖的效率瓶颈让他下定决心向智能化转型。

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德保:一套全自动设备要500多万,几乎是押上了全部身家。

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积极靠前服务,将德源养殖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在土地审批、环保评估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并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喂料、温控、分拣全自动化。如今,他的养鸡场人工成本降低60%,鸡蛋破损率从10%降至2%。 

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德保:创业并非坦途,蛋鸡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资金时常告急。在迷茫时,人社局主动对接,上门服务。为我送来了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并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

共富愿景

小鸡蛋孵大梦想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富。如今,德源养殖年产值近亿元,直接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间接辐射周边300多户农户。

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员工 刘四红:以前种地一年挣不到2万块,在这上班年收入5万多,还能学技术。

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德保:未来我们要打造“智慧养殖+有机循环”的模式,把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乡亲们,让小鸡蛋变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让更多的乡亲共享养殖红利。

叶德保的愿景不止于此。下一步,他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蛋品深加工产品,并利用鸡粪生产有机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循环农业。黄冈市德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德保:创业是一场“熬得住”的修行,只要肯实干、敢创新,农村的天地足够大。 

从4000羽到70万羽,叶德保用18年的坚守,让一枚枚“小鸡蛋”孵化了乡村振兴的“大梦想”。他的故事,是无数返乡创业者的缩影,更是政策扶持与个人奋斗结合的生动写照。未来,这座现代化的养鸡场将继续为乡土大地注入新的希望。

来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琦

编辑:袁安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