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齐晓宇下沉红安一年—— 让优质医疗资源在老区扎根结果

手术室里,一名遭刀刺伤、生命垂危的患者被紧急送诊。一年前,这类复杂血管手术在红安县人民医院几乎无法独立完成,患者常需辗转奔波。而此刻,生的希望被稳稳托住——改变这一切的关键人物之一,正是手术台边沉着指挥的挂职副院长、武汉协和医院“博士服务团”成员齐晓宇。

去年7月,齐晓宇响应湖北省委人才办、团省委号召,带着使命扎根红安。短短一年间,从手术室的技术攻坚到会议室的制度革新,他的足迹遍布医院发展关键节点,为红安医疗带来诸多改变。

技术下沉“通血管”,优质资源精准流入

红安与武汉虽近,优质医疗资源曾“遥不可及”。齐晓宇抓住症结,推动县人民医院与武汉协和医院在今年2月签订技术协议。协议落地化为实效:国家级消化内镜培训班、协和大型义诊、顶尖学术会议相继在红安举办,高层领导亲临见证。每月科室点对点精准对接,构建起“协议保障、高层推动、平台多元、学科对接”的立体协作网,让协和优质资源如血液般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流入红安。

临床一线,齐晓宇坚持每周固定门诊查房,每日参与交班,积极引入新技术。挂职以来,胸心外科血管手术量激增,多项技术实现从无到有。文章开头那台成功救治刀刺伤危重患者的手术,正是他践行“为红安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初心的生动缩影。

管理革新强根基,填补空白提质量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曾是住院患者的“无形利剑”,县医院防治体系几近空白。齐晓宇带领团队从零构建:制定制度、打通医保、争取设备,“一科一策”精准培训,建立严密监控机制。成效显著:VTE风险评估率从0%升至99.40%,中高危预防率从21.2%跃至89.88%。这不仅降低了患者风险、增强医疗安全与纠纷应对能力,更通过减少并发症年节约支出约200万元。相关经验辐射全县医疗机构,助力县人民医院通过国家级VTE防治中心建设项目评审。

病案质量是医疗管理的基石。面对病案甲级率仅38%的困境,齐晓宇牵头制定方案、优化流程、强化考核培训。一年攻坚,病案甲级率升至97.81%,关键时效指标显著提升。病案科已申报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为医院精细化管理、适应医保支付改革及未来创建三甲医院筑牢根基。

齐晓宇总结的“协议保障、高层推动、平台多元、学科对接”十六字协作模式,不仅打通了协和资源下沉渠道,更成为红安医疗升级的强大引擎。从填补技术空白到重塑管理流程,他以智慧与汗水在红安医疗版图留下深刻印记。他的到来,不仅是技术输入,更是发展理念的激活与内生力量的培育。下一步,红安县将深化博士服务团成果,构建本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重点学科发展,让“输血”变“造血”,确保优质医疗服务在革命老区永续扎根。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闫腾飞

编辑:汪泽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