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二中“高地”从何而来?

2025年,黄冈市第二高级中学(市复读中心)简称为“黄冈二中(市复读中心)”迎来首届高考。令人欣喜的是,首考大捷:1113人参考,生平增分64.7分,增分超100分以上达97人,增分70分以上达385人。物理方向最高分647分,历史方向最高分619分;过特控线378人,过线率34%;过本科线1009人,过线率91%。

首届高考,黄冈二中(市复读中心)不仅全线飘红,还人人增分、个个出彩,成为继黄冈中学“高峰”、各县市区一中“高原”后的又一教育新“高地”。

黄冈二中(市复读中心)是黄冈二中的重要部分,黄冈二中“高地”从何而来?为何首届就出新出彩?

黄冈二中于2023年10月动工兴建,总用地面积约500亩,规划包含黄冈中学南校区、黄冈二中高中部(市复读中心)、黄高附中3大教育主体及有4000多套公寓的陪读社区和大型商业区,分两期建成,整个项目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圈”。

如此大型的教育综合体,在黄冈尚属于首例。

为什么要建设黄冈二中?

做强黄冈教育品牌和主城崛起的战略需要。黄冈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夏志东介绍说。

黄冈是教育大市,也是教育强市。黄冈教育,早已是黄冈一张闪亮名片。说起黄冈中学,更是无人不晓,曾以高考捷报频传、奥赛一枝独秀、教辅奉为经典,而闻名中外。

近几年来,黄冈中学一直以98%以上的一本升学率、70%左右的双一流大学录取率和稳居全省前列的奥赛成绩,享誉教育圈。2025年高考,黄冈中学再续传奇:600分以上546人,过线率57.8%,双一流大学上线率75%,23人叩响清华北大之门,录取清北人数并列近11年之最。

同时,在多数高中仍聚焦课本知识传授时,近年来,黄冈中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推进课程改革,设有40多个学科教室,50多门体、艺、美、科技人文选修课程,300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和60多个社团,学生实现每人一张个性化课表,造就了黄冈中学学生既能拼高分,也能搞创新,“不唯分数但赢在分数”的黄冈中学模式备受推崇。

总之,黄冈教育品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生和家长都以上黄冈中学为荣。

同时,黄冈市区是武鄂黄黄都市圈核心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小时交通圈,可达全国90%的地方。

如何把黄冈教育比较优势,转化为助力黄冈主城崛起的发展胜势?

2023年,黄冈市委、市政府作出战略决策: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主城崛起新引擎。为用好黄冈中学“金字招牌”,由黄州区负责建设黄冈第二中学,丰富区域教育资源,辐射武鄂黄黄都市圈。

在市区两级的推动下,2023年10月26日,黄冈第二中学建设项目动工开建,成为黄冈市最大的教育招商引资项目和城市双集中的重要抓手。在做强黄冈教育品牌,深度融入武鄂黄黄都市圈发展战略上,黄州主城区迈出了坚定步伐。

庄重大气的教学楼,别致新颖的孔子广场,典雅气派的报告厅,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在鄂黄长江大桥北侧,一座红色的现代化校园傲然挺立,成为城东新区又一新地标。

校园里,学生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遨游知识的海洋。然而,202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荒芜之地,杂草丛生。

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黄冈二中的建设,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是助力主城崛起的好事,也是充满艰辛的难事。

根据规划,2023年10月动工,2024年9月一期项目建成迎新。从动工到开建不足1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是考验,更是挑战。

关键时刻见担当。为将黄冈二中美好蓝图,早日变为实景图,黄州区委、区政府与承建企业开启了合力攻坚,决战决胜项目建设。

这是一场见证担当作为的战斗。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夏志东亲自挂帅,参与项目谋划、设计、建设、招生等每个环节,每周必到项目现场,问难解困。区长陈风亲自协调调度,督办项目进展。区委、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推进会。

这是一场见证众志成城的战斗。对项目建设的用电、用水、土方等各种协调工作,市、区两级部门有求必应,有难必解。黄州区教育局更是充当项目服务“店小二”,办理手续,督促工期,监督质量,协调关系……全过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这是一场见证激情与速度的战斗。面对工期高度紧张、极端冻雨雪、梅雨天气等不利因素,项目建设专班和中铁二十二局建设团队一方面与天气“比智慧”,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另一方面与时间“赛跑”,日夜鏖战抢工期,高峰时3000余名建设人员、100余台(套)机械设备同时作业,项目工地一日一变样,一月大变样。

经过9个多月的团结奋战,黄冈二中一期项目如期建成。黄州干群创造了“二中速度”,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024年10月,新建的黄冈二中校园里,书声琅琅,处处是学子求学追梦的身影,仅1年时间,黄冈二中就从荒芜之地蜕变为知识殿堂。

一所全新的学校,如何快速获得社会和家长认可?

黄冈二中深知:唯有教学质量!

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师资。因此,黄冈二中从全国选才,造就名师荟萃的“梦之队”。

比如,黄冈中学原副校长王实泉任学校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校长黄绍慧原是黄梅一中资深年级主任,后任黄梅五中校长。学校现共有137名教师,曾经在省级示范高中任教的有98名。

以黄冈二中三(8)班为例,语文老师王海风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化学教师陈长东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学科教师;数学教师吕长来是黄冈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黄冈市命题专家组成员;英语教师胡伶利,是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同课异构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多次参加省市级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物理老师冯皓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生物教师刘凯妹曾担任省级示范高中学术委员会主席,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而且所有高考学科教师,都具有至少5年2届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平均年龄42岁,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工作精力。如此卓越的师资团队,放眼全国,也是少有。

同时,黄冈二中秉承黄高基因,与黄冈中学共建黄冈中学联校,共享黄冈中学经验做法。

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基础,科学分班。根据冲刺班、一本班、本科班的不同目标,分层教学,精准施策。

比如,冲刺班的学生基础较好,教学与黄冈中学同步,经常开展联考,共用一张试卷,同步学情分析。对于一本班、本科班,则适当放缓进度,实行“训练考试化、期末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训练策略。

此外,学校还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援助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学科,每周有2至3次补短板强弱项的机会,实现高效备考,快速提分。

在内部管理上,学校更是严管厚爱,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每个细节做到极致。

在黄冈二中,人人建立学情档案,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稍有情绪波动等异常情况,老师立刻关心跟进。生活上,专职生活老师对学生有求必应;收放假时,校车“点对点”接送……只为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让家长无后顾之忧。

系列“组合拳”,构建了黄冈二中丰沃的育人土壤,成功将黄冈教育的比较优势、资源胜势,转化为学子逐梦的阶梯,2025年高考,黄冈二中“一战成名”。

如今,鄂黄大桥桥东片区,以黄冈二中为龙头,即将形成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成为吸引人口向城区聚集强磁场。预计2027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5万人。

来源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维 通讯员 程燕 王爱国)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