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I交通新质生产力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全市新能源重卡电车开启加速跑

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楚江综合码头工程效果图

7月15日,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楚江综合码头,巨轮泊岸,装船机臂展如虹,一辆辆新能源重卡在码头前沿与堆场间穿梭不息,织就一幅物流奔腾、经济跃动的壮阔图景。

正在码头忙碌的黄冈市鑫达飞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以春算了一笔账,柴油车每公里能耗成本3.3元,纯电动重卡用能成本在1.7元。作为全市第一家引进新能源重卡电车的企业,每年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5%,节省1000万元。

2024年9月,鑫达飞物流有限公司分批购入东风牌换电式纯电动半挂牵引车和华骏牌电车中集挂车共60台,并与国家电投联手合作,在黄州区楚江物流园内挂牌成立华中地区首个公水联运零碳物流基地,成为黄冈市新能源重载运输行业的代表企业。

“引进重卡电车后,我们每吨砂石的价格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每天有一万吨砂石从黄冈启航,运往江浙沪地区。”刘以涛说,鑫达飞物流有限公司拥有成熟完整的黄沙生产、运输及销售的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每天清晨,公司新能源重卡电车从团风、麻城、罗田、浠水等县市有机制砂场、河砂开采源头,将黄冈本地砂石资源运送到禹杰、楚江综合码头,再通过码头向江浙沪运输。

引进重卡电车,与之配套的换电站项目也需同步建设。2024年,在市区两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该公司投资1亿元的黄冈禹王零碳物流换电站项目落地禹王街道办蔡吴廖村并顺利推进,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资、当年运营。每天源源不断的新能源重卡在充电桩前排开阵列,静待能量充盈,奔赴砂场和港口交织的运输网络。

回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用地审批、道路建设等棘手问题,刘以春说,市区两级交通运输部门为我们的项目跑前跑后提供服务,高效务实对接协调黄冈高新区、黄冈国投、禹王街道办、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为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极大降低了公司项目建设周期与投资成本。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能源货车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随着我市大力推进新能源货车应用,充电站建设和管理逐步纳入到全市交通运输物流规划中。

7月15日,记者走进浠水绿电交通新能源重卡充换电项目,看到多辆新能源重卡正在排队充电。

浠水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王琪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14亿元,项目于2024年8月6日签约,9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换电站3座,含厢式换电设备7台,箱式变压器7台,160kW充电桩12根,储备换电重卡备用电池23块。可以满足大型货运车辆、短驳车辆以及小型客运车辆的充电需求,换电站单日可以满足大型货运重卡50车次换电需求,充电桩每日可以满足20车次的充电需求。

越来越多的换电站,为重卡电车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充电服务,也让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引进重卡电车。已经引进100多台重卡电车,尝到甜头的湖北牧运兴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俊阁表示,公司今年还将再引进100辆重卡电车。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我市聚焦物流通道不畅、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积极推广节能低碳运输方式和设备,协调出台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购置和使用新能源车辆,让新能源重卡在我市物流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推动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市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引进新能源重卡货车200余辆,已建成充换电站5座,储备换电重卡备用电池39块,每百公里运输成本较传统油车降低60%,年均可助力企业提升综合运营效率15%。我市拥有营运货车近2万辆,新能源重卡换电处于起步阶段,重卡换电、充换电站的建设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预计到2025年底,我市新能源重卡将突破500台,充换电站建设将突破10座。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吴浩  通讯员 马文贺

编辑:汪泽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