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团陂镇将清渠整修作为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的基础性工作,组织镇、村两级干部下沉一线,精准摸排水利短板,科学制定清淤方案,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分批推进实施,确保工程取得实效,惠及民生。
机械人工齐上阵
40公里渠道全线贯通
渠道畅通是农田灌溉的生命线。在县水利部门和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团陂镇渠道清淤整修工作成效显著。这几天,驮娘岩村附近的东河支渠一处关键破损点得到修复,清澈的渠水可以顺畅流向下游,松山寺村、脱甲村、姜堰村、蔡井村等七个村共同受益。
团陂镇驮娘岩村党支部书记 王爱喜:这个就是东河之渠,因为前几年修的时候中间有一个破损的地方,破损以后它把水堵住了,我们向镇党委和水利部门反映后,今年他们组织用大型挖掘机把这整个的清通了,那么下游的水就可以放过去,下游我们有7个村现在都可以用上东河支渠的水了。
除了依赖大型机械疏浚主干渠道外,面对地形复杂的小型沟渠,基层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发挥智慧,巧妙利用人工干预进行分流,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团陂镇驮娘岩村村民 严超才:这边的蔡井村要水用,我这边到驮娘岩村的,我在这边做个小埂子,两边都有水用,上面水压大一点就可以了。
巧用埂堰调水
复杂地形精准灌溉
在团陂镇脱甲岭村,割草清淤后的渠道面貌焕然一新,潺潺流水映照着粼粼波光,为周边农田抗旱灌溉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陂镇脱甲岭村党支部书记 姚卫国:为了今年的抗旱灌溉、高温天气,我们的村组织了两台挖掘机进行渠道的清理,加工,还有我们的村干及村民。部分村民一起组织人工,把我们村3公里的地带今天基本上已经清完了。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的水已经很顺利的通过了。
对于渠水暂时难以覆盖的区域,各村也积极采取应急措施。陶咀村组织力量,利用抽水泵抽取池塘、坑塘等水源,全力保障水稻生长关键期的用水需求。
团陂镇陶咀村党支部书记 徐杰:这个田块啊,总面积大约70来亩。然后近期的干旱,我们组织了三台抽水泵。然后组织民工,两个人专门负责帮他抽水。每天定时下午,蒸发量小一点的时候,我们把机器运行起来。通过这周边的池塘、坑塘,还有水沟,有水的地方能用尽用,保障这个水稻的旱情的缓解。
抗旱保苗保丰收
清渠力戒形式主义
截至目前,团陂镇40公里的渠道已经全部通水。
团陂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 洪新:我们镇共有干支渠4条,总长度近40公里。其中需要清理的接近29公里。累计出动机械50台班,动员群众投工投劳300余人次,累计清理支渠和干渠29公里。加固垮塌渠堤9处,完成进度百分百。目前的话,40公里的渠道已经全部通水。
清淤通渠,疏通的不仅是水流,更是民心。团陂镇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水利问题放在首位,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清淤工作办成了惠及全镇保障农田灌溉的民心工程。这不仅为当地应对旱情、确保秋粮丰收筑牢了水利根基,更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在基层的生动体现。
来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吕元清
编辑:徐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