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㉛武穴:会议减三成 效能增一倍
武穴市住建局副局长孙再盛的办公室里,一份城市更新项目进度表格外醒目——原定明年初完工的“九街十八巷”项目,预计能提前半年收尾。“秘诀?”7月21日,孙再盛笑着指向办公室窗外炎炎夏日下建设正酣的工地,二期正街、居仁街、后坝街以及塘下街地下管网正在加紧铺设,外立面改造也已完成85%,“时间!实实在在‘跑’出来的时间!”
这份“时间红利”,源于武穴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为基层减负中打出的一记“硬拳”——刚性推行“无会日”制度。武穴市明确:每周一、二为“无会日”,原则上不召开要求下级参加的会议。
“九街十八巷”项目牵涉千家万户,矛盾多、协调难。“周一、二雷打不动‘无会’,我们班子成员带头,全员下沉!”孙再盛和同事们把办公室“搬”到了项目现场、居民家中。“脚底沾的泥多了,项目推进的‘堵点’就少了。提前半年完工,是大家用脚步‘量’出来的!”孙再盛的话语里透着实干后的笃定。
这份“时间红利”,对于距离武穴市区最远的余川镇干部而言,感受更深。镇宣传委员付当算了一笔“时间账”:“过去到武穴市里开个会,来回车程就得两个多小时,加上会议时间,大半天就没了。要是碰上下午的会,一天基本就耗在路上和会场了。”
“无会日”改变了这种状态。“现在周一、二基本不用跑市里,即使有会,很多也通过视频开,半小时解决问题是常态。”付当和同事们把这省下的宝贵时间,用在了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上: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协调解决村民纠纷、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新引进的会元生态茶园项目总投资208万元,不仅实现茶叶品质升级,更创新“茶文旅”融合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增加收入。“时间花在田间地头,老百姓看在眼里,满意度自然上去了。这才叫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付当深有感触。
“无会日”要见长效,必须配套“硬约束”。武穴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梅晓介绍,市里每周“梳盘子”,对参会人员重合超60%、议题相关联的会议,进行合并或套开,今年已合并套开会议12次,避免干部“重复跑会”。建立“政策把关+作风审核”双机制,2025年上半年,直接否决会议申请38次,从源头“砍”掉不必要的负担。
减的是会,增的是效,变化在细微处发生——
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戴杰的手机“清净”了:“以前工作群被‘收到’刷屏,会议通知常‘打架’。现在市委办统一在线审批、赋码通知,群里风清气爽,再也不怕漏会、错会了。”
田家镇街道党政办主任赵晓静心里“踏实”了:“我们服务化工园区企业,领导最怕正跑现场协调,市里一个会就得往回赶。现在周一、二‘无会日’是服务企业‘黄金日’,领导能安心扎在一线,企业都说解决问题更快了!”
“时间是稀缺资源,减负就是赋能。减负的阻力往往来自于少数党员干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武穴探索的基础上,黄冈已在全市推行‘无会日’制度,鼓励市县乡各单位将每周一、周二确定为‘无会日’,为基层干部抓落实、抓发展留出更多时间,体现了真减负、减真负的决心。”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叶盛大表示。
编辑 | 叶涵莹 初审 | 陈爱武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秀玲 通讯员刘旭 陶晨浠)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