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三伏贴开贴 ——从青丝到白发,共赴一场养生之约

   7月20日,农历头伏如约而至,市医疗集团中医医院院内人潮涌动,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敷活动正式启幕。住院部大厅里人头攒动,脾胃病科、康复科等贴敷点前,从清晨便排起蜿蜒长队,蹒跚学步的孩童牵着家长的手,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大家争相走近这传承千年的中医养生疗法,让老祖宗留下的“健康密码”再度绽放光彩。

贴敷现场:暖意融融,长龙充满健康期盼

上午8时刚过,住院部大厅各贴敷点已升腾起热闹气息。白大褂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医护人员指尖翻飞,辨证取穴、清洁皮肤、敷上特制药膏,每一步都透着专业与细致。孩子们开始带着几分怯意,在家长的轻抚与医护人员的柔声安抚下,渐渐舒展眉头,乖乖配合。“孩子总爱感冒,看到医院公众号说三伏贴能增强抵抗力,特意请了假带他赶头伏。”市民李女士一边轻轻按着孩子刚贴好药膏的后背,目光里满是期待,一边向医生细细询问注意事项。

78岁的吴婆婆是三伏贴的“老相识”,她举着刚贴好药膏的手臂,笑意从眼角的皱纹里漫出来:“我这慢性支气管炎,以前一到冬天就咳得喘不上气,路都走不稳。贴了八年三伏贴,现在冬天舒坦多啦!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咱得信,得守着,每年头伏我都准时来报到。”

百姓口碑:疗效说话,全家同行成新风尚

“调脾胃两年,以前身子弱、个子偏矮,现在精气神足着呢。最近脸上冒了些痘,再来调调皮肤。”胡先生话音未落,周围便响起一片共鸣,前来贴敷的市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亲身体验,话语里满是对三伏贴的认可。

从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赶来的吴婆婆,天不亮就踏上来路,她说:“有哮喘那阵子,走路都费劲儿,这三伏贴一贴就是七年。现在啊,出去做事利索着呢,这膏药是真管用!”

市民刘女士接过话头:“去年脾胃虚、总咳嗽,贴完一个冬天没有感冒,身子骨明显硬朗了。今年又有点咳嗽,加上膝盖疼、偏胖,赶紧再来调调。”

最惹眼的是陶婆婆一家,8口人浩浩荡荡赶来,她说:“以前腰痛得站十几分钟就得蹲下,贴了五年三伏贴,现在啥毛病没有。这不,俩孙子、儿子儿媳都跟着我来,全家一起调理,心里踏实。”

科学解读:辨证施治,传统智慧照进现代生活

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莉介绍,三伏贴扎根于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智慧,借夏季阳气最盛之时,以药物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扶正固本,尤其擅长调理五类问题:肺系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疼痛性疾病如腰腿痛、关节炎,寒性疾病如脾胃虚寒、痛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问题,以及体虚怕冷、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贴敷后局部轻微发红、有灼热感,都是正常反应,不用太担心。”杨莉特意提醒,贴敷期间要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和烟酒,6小时内别洗澡,避免受凉;若出现严重瘙痒、起泡,得及时就医。

今年三伏贴周期:头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末伏(8月9日-8月18日),每伏一贴,连贴3年为一疗程。“就算错过了头伏第一天也没关系,中伏、末伏贴敷照样有好效果。”杨莉的话给不少人吃了定心丸。

随着中医传统疗法走进现代生活,三伏贴已成为市民季节性养生的“老朋友”。它不仅传递着“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更让千年中医药智慧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续写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来源:黄冈日报(记者 马艳明 通讯员 樊言泽)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