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延安的风雪夜,毛主席抬着棺木走了二十里山路……”7月18日,在团风县回龙山镇张浩故居内,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为游客讲解革命家张浩的故事。
这位老人正是91岁的林瑞兰。林瑞兰1935年出生于回龙山镇,她工作经历丰富,人生轨迹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湖北省技校教师到宁夏日报工作,再到武汉工厂技术骨干。2006年,当目睹林育南故居开放,她毅然返乡。“不能让伯父张浩的革命事迹被岁月湮没!”她以亲侄女身份扎根故乡,亲述烽火家史十九春秋。
她的讲述浸透血脉相连的真情。“1928年张浩密信确立毛泽东井冈山领导地位,1935年他化解党内危机的智慧,1942年毛泽东含泪抬棺的感人场景……”19年来,林瑞兰宣讲八千余场,十万余名听众在张浩故居这座青砖小屋完成信仰的洗礼。
“听林奶奶讲党史,就像翻开一本会呼吸的教科书。”回龙山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曹宇感慨。当青年学生触摸着斑驳的旧桌凳,当退役军人向着张浩铜像郑重敬礼,大别山精神在目光交汇中薪火相传。
今年6月,林瑞兰入选团风县组建的“百姓名嘴”宣讲团,成为这支基层宣讲先锋队的重要成员。在全县精心打造的红色宣讲矩阵中,她与众多乡土能人、先进模范、红色场馆讲解员共同扎根社区村镇、园区企业、田间地头,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鲜活形式,将革命岁月化作直抵人心的力量。年初以来,像林瑞兰这样的“百姓名嘴”已开展宣讲15场。
故居前的广玉兰绽满如玉花盏,恰似革命者的如磐初心。“只要还能开口,我就要让年轻人记住。”老人坐在张浩铜像前轻语。大别山精神正通过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百姓宣讲,焕发出推动团风县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赵林武 邓义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