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能迸发多大能量?在黄梅县永安水库脚下的袁夫稻田,答案藏在一组数字里:从25元一斤的鲜米到300元一斤的鲜米酪,一粒米的价值在此实现12倍跃升。而当黄黄铁路的列车呼啸而至,这片千亩稻田更迎来了大机遇。
从武汉站出发,搭乘高铁至黄梅东站,最快仅需1小时14分。2022年4月,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钢铁动脉不仅让稻米及其加工产品顺畅“走出去”,更将八方游客便捷“引进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袁夫稻田里的米,让这里的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种植端,依托1000亩流转土地推行标准化种植,从育种到收割全程把控品质,为价值提升筑牢根基;加工端,打破“卖原粮”的传统路径,开发出鲜米酪、米醋、米酒等特色产品,让每粒米都释放出更大价值;文旅端,以稻田文化为核心,打造“绿皮火车”餐厅、“稻梦空间”茶歇区等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深度体验“日子很缓、生活很甜”的田园慢生活。
这粒米,还重塑着周边乡村的经济生态。在这里,就业岗位从无到有,村民腰包鼓起来。袁夫稻田自创办以来,广泛吸纳周边村民从事保洁、餐饮、种植采收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曾经闲置的劳动力变成了创造价值的生产力。
在这里,土地资源激活了,集体与个人实现双增收。通过土地流转,1000亩零散农田变身规模化种植基地,村民每年稳定获得租金60万元。更可喜的是,闲置资源被重新激活,2间农民旧屋改造成网红民宿,4间特色树屋成为打卡地标,乡村创客厅成了展示乡土文化的新窗口。
在这里,产业生态“新”起来,乡村发展更有奔头。在这粒米的带动下,李咀村、徐墩村等周边村落悄然蜕变。曾经“靠天吃饭”的农业村,如今既能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又能务工挣薪金,还能参与产业链分红。袁夫稻田构建的“亲子体验+民宿+餐饮+永续生态理念+CSA(社会生态农业联盟)+田园生活共享”农旅综合体集群,正吸引资金、人才向乡村回流,2023年园区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
从一粒米的价值跃迁,到乡村经济的振兴,袁夫稻田的实践证明,农业的潜力不仅在“土”里,还在“新”里。新思维、新业态、新路径,正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机。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