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煤场化身新果园 废煤矿变身研学地——宜昌199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走上绿色蝶变之路

煤场变果园、煤矿遗迹成研学基地……

宜昌199座废弃矿山绿色蝶变

白云村供图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扑面而来的是泥土与果香交织的清新气息。成片的猕猴桃藤架下,毛茸茸的果实像小灯笼般密密匝匝地垂挂着。这个曾被煤灰困扰的小山村,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如今成了水果专业村。

这只是近年来宜昌大力推动矿区生态修复,通过建设绿色矿山,发展文旅、农业产业,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游客在采摘猕猴桃。图片来源:远安生活网

1

远安白云村的煤矿整体关闭后,发展水果产业,成为猕猴桃种植基地;

2

兴山县树崆坪磷矿矿区生态修复与开采同步,打造成了绿色矿山;

3

宜都市陈家河煤矿生态修复导入“研学科普教育”产业,成为采煤研学基地……

据了解,我市对在建和生产类矿山、自然恢复类矿山、工程治理类矿山分类施策,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一矿一策”编制方案,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矿区生态修复,让199家废弃矿山重披生态绿装。

记者 龚昌俊 摄

2018年

白云村煤矿整体关闭

2019年

该村引进煤矸石加工厂

对堆存的煤矸石集中处理

对清理后的渣场和煤场

进行平整、覆土复绿

修复损毁土地500亩

如何搬来“金山银山”?

白云村党支部书记 王运红

村委会拿出专项资金,按每亩1000元的补助标准鼓励村民发展猕猴桃种植业,利用闲置房屋修建冻库1个,搭建淘宝电商平台,注册成立“堰云岭”商标,推动猕猴桃产业品牌化发展。

如今

白云村猕猴桃种植规模达1100亩

挂果面积800余亩

年销售收入300万元

户均增收7000元

茅坪场镇白云村猕猴桃基地。图片来源:远安环保

在梯田式绿化带、河道两侧斜坡等区域,种植的14850株樟树、广玉兰等抗逆性强的乔木郁郁苍苍;乔木树下搭配种植的24062株爬山虎、杜鹃花等灌木郁郁葱葱。7月12日,记者在兴山县树崆坪磷矿矿区了解到,该矿区乔木与灌木形成的多层次植被群落面积有21.06万平方米,成为花园式矿区。

兴山县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生态修复股负责人 王正禹

树崆坪矿区曾被一些企业无序开采,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2007年,兴山县将磷矿全部整合到兴发集团,兴发集团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统筹科学开采修复、废石废料再利用、污水废水回收治理,实现开采与生态修复同步。

兴发集团投资1亿元,采取“地上覆土复绿、地下尾矿充填、废水集中处理”的方式,系统推进矿区生态修复,矿区可绿化区域覆盖率达100%;

投资7000余万元对梁家坡崩塌体、炉子坪等8处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

投资5000万元对2万亩低效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并帮助矿区居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龚昌俊 摄

科学采矿让树崆坪磷矿矿区100%井下填充,实现地表废石、废料零堆存;雨水回收利用率达100%,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达标排放,保障了矿区生态安全。

滑煤仓、矿洞、石拱房等煤矿遗迹,煤矿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等科普课程,受到游客青睐。7月13日,宜都市松宜矿区陈家河采煤研学基地,迎来了一批批前来打卡旅游的客人。

宜都市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中心主任

谈雪松

2018年,松宜矿区全域煤矿关停后,矿区出现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等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宜都市对松宜矿区‘七矿两河两区’11个生态恢复区进行集中连片整治。

记者 龚昌俊 摄

通过治理

松宜矿区7处矿山生态得到修复

增加了3859亩林地和83亩建设用地

将243亩闲置地恢复农业生产

危岩、坠石、滑坡等地质灾害得到治理

清淤河道14.5公里

加固河道5420米

14.5公里河道岸线得到修复

近年来,宜昌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价值转化的生态修复路径。在全省率先出台《宜昌市矿山生态修复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矿山全流程监管。

来源:我的宜昌

编辑:黄俊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