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加快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更美好。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六月,在红安县城关镇易杨家村,阳光暖暖地洒在田野上,200亩水田迎来了一年中最关键的“播种时刻”。种植大户杨琪驾驶着插秧机,在水田里平稳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整齐“站”满农田,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生动图景。
走进城关镇易杨家村的育秧大棚,满眼皆是蓬勃的绿意。经过精心培育的秧苗,根系发达、苗壮叶绿,为插秧作业储备了优质“种苗”。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大棚育秧能精准控制温度、湿度,有效规避天气变化带来的风险,让每一株秧苗都“赢在起跑线”,为后续高产筑牢基础。
“以前人工插秧,200亩地得费好大劲,现在有了插秧机,2台插秧机同时作业,效率直接翻倍!”杨琪笑着说。只见插秧机所到之处,一行行秧苗均匀排列,深度、间距恰到好处。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幅缩短了种植时间,更让插秧质量实现标准化,为水稻生长营造了良好环境。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机械换人效率升”,易杨家村用科技力量,改写着传统农忙的“节奏”。
此次机械化插秧覆盖面积达200亩,不仅节省人力成本,更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为水稻生长营造良好基础。杨琪表示,大棚育秧保障了秧苗质量,机械化种植则让生产更高效,从育秧到插秧的全流程优化,既顺应农时,也为丰收增添底气。
当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收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稻谷,更是乡村振兴的底气与信心。易杨家村的插秧季,正以科技为翼,翱翔在现代农业的广阔天空,向着丰收与幸福加速前行!
来源:最红安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