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比较分析方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黄梅县八角亭中学孔垄校区 王建华

比较作为艺术构思中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比较分析法以文本整体感知为基础,通过寻找文本间的对比点,剖析异同,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助力其深刻理解文本知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小说阅读教学引入比较分析法的意义

传统小说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课堂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机械记录知识点,难以真正参与文本深度解读。而比较分析法的引入,为小说阅读教学注入新活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其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问题、巧妙引导,运用比较分析法弥补传统教学缺陷,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其主动探索文本问题。比较阅读将不同阅读材料对照呈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材料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分析人物形象时,可将不同小说中性格相似的角色放在一起,让学生思考他们面对相同情境时的不同反应;探讨写作手法时,对比同一主题但采用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知识视野得以拓展,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入,能精准把握知识特点,有效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

小说作品中,许多人物形象性格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独特个性。如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可能都具有勇敢品质,但勇敢的表现形式和背后动机却大相径庭。运用比较分析法,能帮助学生从文章内容、形式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掌握小说知识点,领略小说艺术魅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比较分析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找出文本中的相同点

开展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筛选对比对象,深入分析不同人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或细致剖析不同文章的特点,深化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组织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有助于学生发现文章表现手法,探索文学创作规律。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将《范进中举》《变色龙》与《我的叔叔于勒》结合对比阅读。《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变化巨大,通过分析胡屠户在其前后的态度变化,能清晰认识到胡屠户嫌贫爱富的性格。《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时,随狗主人身份变化对郝留金态度不断改变,展现其趋炎附势的性格。这三篇小说都运用了对比写作手法,将它们放在一起阅读,学生不仅能掌握对比写法特点,还能将其运用到作文创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二)挖掘小说中的个性

比较分析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文本共性,还能助力准确分析小说情节,挖掘人物个性特点。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写法分析与比较,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谋篇布局方法。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对比丈夫和妻子的对话,可清晰展现两人性格差异。丈夫提出吃牡蛎表现出“打肿脸充胖子”,妻子因怕花钱反对却找理由,体现出妻子比丈夫更有心计、精明。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在表现手法上差异明显。前者运用对比夸张,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及他人态度的巨大反差,以及范进疯癫时的夸张描写增强讽刺效果;后者运用白描法,用简洁质朴语言勾勒孔乙己外貌、言行,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含蓄表达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性格特点、表现手法等,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掌握小说表现手法,有效提升文学鉴赏和理解能力,加深对写作技巧的认识与理解,显著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果,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