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苏轼的浩叹穿越九百年光阴
在舞台上化作歌与诗的交响
一场关于历史、艺术与生命的对话
就此展开

*剧场版剧照
音乐剧《大江东去》以黄州为起点,用音符编织苏轼的精神图谱,以舞台重构宋韵的当代叙事,让千年前的“一蓑烟雨”,在今天依然能淋湿观众的眼眶,叩击心灵的褶皱。
走进舞台幕后,探访四位与东坡结缘的年轻人,他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有趣经历,一起来听听。

霍樱/ 《大江东去》音乐剧导演
如果你是"苏迷",一定要来看《大江东去》
在舞台艺术的领域中,将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搬上舞台,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创意的工作。
4月11日,在北京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排练室,记者有幸采访到原创音乐剧《大江东去》的导演霍樱,听她讲述以苏东坡人生历程为蓝本的舞台创作背后的故事。
“舞台演出一定要去选择人物的精神高点,我们不能展现他琐碎的生活,需要在舞台表现上寻求最具戏剧张力、戏剧性、艺术性、音乐性,以及最能表现哲理内涵和哲思的戏剧呈现。”谈及创作理念,霍樱开门见山地说。

她透露,团队最终选取了苏东坡在黄州的四年时间,精心截取其中适合舞台呈现的瞬间,构建戏剧逻辑与冲突,浓缩成120分钟的演出内容。尽管团队认为时间有限难以尽述苏东坡的全貌,但这已是舞台呈现的最佳选择。
在被问及剧中哪个场景的创作过程最难忘时,霍樱导演陷入回忆。“在黄州没有特别多的戏剧外部冲突,百姓爱戴苏东坡,所以我们着重挖掘他内心的矛盾冲突,突出心理过程。”她表示,在挖掘过程中,诸多场景都令人动容。
开场的乌台诗案便是其中之一,深受众人喜爱的苏轼,面对乌台诗案的委屈不公,在审判中仍为百姓发声,最终遭受不公待遇流放黄州。现实空间的残酷与他内心的纯净纯粹形成强烈对比,给人带来深刻的戏剧感受。而结尾的呈现同样意义非凡,此时的苏东坡已忘却环境困扰,超脱自我,与历史对话,追寻人生哲学。开场与结尾的对照,完整地塑造出从苏轼到苏东坡的心路历程,这也是团队着重想要展现的内容。
刘鑫/ 《大江东去》音乐剧导演
希望大家到黄冈来感受苏东坡生活的地方
"千年文脉今犹在,一曲新词话东坡。"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导演刘鑫携其执导的音乐剧《大江东去》接受采访,揭秘这部以苏东坡为主题的音乐剧在创作过程中的匠心与突破。该剧从历史考据、音乐融合到剧本打磨,均力求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艺术创新,为观众呈现一部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审美的诚意之作。
在服装造型和舞美设计上,团队查阅了大量北宋时期的壁画古籍及历史资料,严格遵循官阶等级制度区分服装颜色。“我们不仅还原了苏东坡时代的服饰形制,还通过细节展现朝堂与民间的不同风貌。”刘鑫表示,这种考据并非简单的复刻,而是通过舞台艺术的再创造,让历史人物更鲜活地走进观众视野。

剧本修改是创作中最大的难点之一。“苏东坡的文学地位太高,原创歌词既要匹配他的词风,又要让当代观众理解。”刘鑫坦言,团队对每一章节都修改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逐字逐句推敲,并融入文化内涵,力求在文学性与通俗性间找到平衡。
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团队遭遇了最大的创作瓶颈。“那段时间大家都很焦虑,总觉得音乐无法完全诠释出原作的磅礴气势。”刘鑫回忆,他与导演霍樱、作曲家吕亮和巴特尔、主演鞠红川在排练厅连续奋战七个小时,从晚上六点到凌晨一点,反复试唱、调整旋律。“我们不断问自己,怎样的音乐才能让听众感受到‘大江东去’的豪迈,体会到‘人生如梦’的感慨?”最终,通过将古琴的古朴与交响乐的宏大相结合,创作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版本。
谈及该剧的推广意义,刘鑫用“人间有苏轼,黄州有东坡”概括该剧的初心,“《大江东去》不仅是一部音乐剧,更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邀约。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走进黄冈,亲身感受苏东坡曾生活过的地方,体会他的精神世界。”
谢素豪/ 《大江东去》户外版苏轼扮演者
以生命感悟演绎苏东坡,在《大江东去》中寻找治愈力量
"《大江东去》一直在治愈我,相信这部作品也会治愈你们。"谢素豪在谈及其饰演苏东坡的感受时如是说。从舞蹈演员跨界音乐剧舞台,从《大江东去》剧场版中的陈季常到文旅户外版的苏东坡,谢素豪完成了一次极具挑战的角色蜕变。这位青年演员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诠释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变过程,将个人生命体验与角色塑造完美融合。
谢素豪坦言,参演剧场版时正值人生低谷。"苏东坡给了我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心境。"他表示,每个人的人生都如苏东坡般有起有落,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困境。他认为,艺术源于生活的沉淀,"如今站在舞台上,我不再单纯模仿角色的外在形态,而是将自己从困境中汲取的力量,内化为苏东坡面对人生转折时的心境,让表演从心底自然流淌。"
为塑造好这一角色,谢素豪不仅向鞠洪川、高天鹤等前辈学习,更注重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我在做减法,将学来的东西与个人感悟融合,再结合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心境进行表达。东坡的魅力不在于夸张的情绪宣泄,而在于历经沧桑后依然能以从容姿态拥抱生活,这种力量需要用克制而细腻的表演去诠释。"他强调,角色塑造不在于技巧堆砌,而在于精准传递那份面对逆境的勇气与力量。

谈及演出中最打动的瞬间,谢素豪认为每个细节都弥足珍贵。"正是无数个瞬间组成了完整的故事。生活也是如此,只有用心对待每个细节,传达给观众时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这种对艺术的虔诚态度,让他的表演更具感染力。
对于《大江东去》这部作品,谢素豪寄予深切期待:"《大江东去》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部治愈心灵的人生指南。希望每位观众都能在东坡的故事里,找到直面生活的勇气。"这既是他对角色的理解,也是通过艺术传递给观众的力量。
周晓芃/ 《大江东去》户外版马梦得扮演者
想去东坡赤壁看看,感受马梦得和苏东坡情谊的连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音乐剧演员周晓芃在黄州东坡赤壁诵读这首千古绝唱时,他正以马梦得的身份,感受着与苏东坡跨越千年的深厚情谊。在音乐剧《大江东去》中饰演苏轼挚友的周晓芃,分享了角色塑造的心路历程。
作为剧中苏轼的至交马梦得的扮演者,周晓芃对这段友情有着独到理解。"从少年相识到仕途沉浮,特别是在苏轼人生低谷时的不离不弃,这段情谊特别打动我。"为了演活这个角色,他研读了大量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史料,观看相关纪录片,只为寻找哪怕1%的情感共鸣。"我希望通过扎实的功课,既还原历史真实,又能加入自己的艺术理解。"

谈及五一黄州之行,周晓芃最期待探访东坡赤壁。"我想亲眼看看《赤壁赋》中描绘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在赤壁矶头感受'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苏轼当年饮酒赋诗的豪迈。"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马梦得与苏轼之间"患难见真情"的深厚友谊。
"演绎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建立情感连接。"周晓芃表示,通过深入研究,他逐渐找到了角色塑造的钥匙——不仅要表现马梦得对苏轼的陪伴,更要传达出两个灵魂之间的深刻理解。
这个五一
来黄冈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东坡之旅吧
白天漫步遗爱湖
感受东坡笔下的诗意山水
夜晚欣赏《大江东去》
在音乐中邂逅苏轼的旷达人生
速来get你的诗与远方!
来 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 辑:毛紫叶
编 审:陈 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