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茶飘香,4月18日,来到罗田县河铺镇九龙山村,千亩茶园成为最靓丽的风景,一垄垄茶带错落有致,一枝枝新芽色翠形美,一阵阵茶香沁人心脾。
近年来,九龙山村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工作思路,以党建为轴心、以产业为纽带、以融合为路径,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建引领,千亩荒山变茶园
清风绕山间,茶香醉心脾。在九龙山村桥头边茶园,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一芽芽茶尖嫩绿微黄、生机勃勃,随风摇动的朵朵野花点缀其间,犹如一幅多彩山水画。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现在山变绿了,我们日子也好了。”村民周松桥看着漫山遍野的茶山绽放新绿,面庞上泛起微笑。
九龙山村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凉爽,常年云雾缭绕,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色、香、味俱佳的特色高山茶。虽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多零散种植,自产自销。
巍巍青山,蕴玉藏金。如何把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该村党支部书记周胜芳带着村两委成员多次下组召开群众会、夜话会进行动员,说服群众种植茶叶。老党员周胜国率先签下协议,并说服20余户村民流转荒山坡建造生态茶园。
村党支部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大规模改造荒山荒坡发展茶产业。土地开垦、茶苗种植……经过多方发力,九龙山村首期500亩茶园开发成功,一株株翠绿的茶苗在阳光下生长。
目前,茶产业已成为九龙山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该村现有茶园面积1000多亩,带动3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品牌带动,添得佳茗倍醇香
走进丁家山茶叶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工人们争分夺秒炒制春茶,鲜爽茶香阵阵飘出。
“我加工的茶叶已经卖到了东南亚,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00万元。”九龙山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志明兴奋地说:“今年准备再建一个茶叶生产车间。”
丁家山茶场生产的“龙王露”茶叶光滑绿润、香气清新、味甘醇厚,却因产量有限“藏在深山人未识”,而同村桥头边茶园因技术原因,茶叶长期以原料形式低价外销。鉴于此,村党支部打出“组合拳”,打造茶叶品牌,提升生态茶品牌效应:以丁家山“龙王露”工艺为标准,实行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市场销售;村民集资入股20多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注册“龙王露”区域公共品牌,推出“金奖系列”“生态系列”产品线,提升“龙王露”的知名度。
“以前丁家山的茶论‘克’卖,桥头边的茶论‘斤’卖,现在统一品牌后,250克精品茶售价达300元,均价提高了40%!”合作社理事长陈志明边展示着新设计的烫金礼盒边说道。
随着品牌带动,九龙山村茶产业呈现规模化、集聚化趋势。目前全村已建成3个现代化加工车间,除了收购本村茶园的新鲜茶叶外,还以每公斤100元的价格收购周边乡镇茶农的新鲜茶叶,辐射带动800多户茶农增收。
“我们将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壮大茶产业,发展茶科技,目前已将‘龙王露’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茶食品、茶护肤品等衍生品,真正实现‘种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河铺镇党委书记卢志雄说。
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绘新景
4月的九龙山村,群山翠绿,千亩茶山蜿蜒起伏。
“太美了,人在园中走,犹如在画中游!”武汉游客周先生感慨不已。
“每年这个季节,上千名外地游客来茶园体验采茶、品茶、购茶,这也是游客最喜欢的拍照打卡地。”该村党支部书记周胜芳说。
做响茶叶品牌、做靓茶旅融合,九龙山村按照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在镇党委、政府以及驻点单位县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打造S323省道产业观光带,修建茶文化广场,还规划建设茶博馆,发展茶园+研学基地,集采摘、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把茶山变风景,将茶园变景区。
如今,山上茶园集中连片,层次错落的生态茶园娇翠欲滴;茶山脚下,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里,智能化生产线轰鸣作响,鲜叶经过摊青、揉捻、提香等工序,变成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龙王露”茶;村口茶文化广场上,茶叶交易市场热闹非凡,外地茶商接踵而至。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茶叶与旅游产业更好地融为一体,做大做强。”河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盼如是说。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hjj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