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对标常州 县域瞄准沿海 乡镇看齐中部先进 宜昌吹响全域争先号角

一座城,向“新”而行,迈上万亿台阶,进入宜昌学习的视野。


一次对标,全域发力、全员争先,提振勇创一流的精气神。

近日,宜昌市亮出对标城市——江苏省常州市,并带动宜昌高新区和13个县市区从沿海发达地区找标杆,而110个乡镇(街道)也同中部地区先进乡镇作比拼,吹响全面对标争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市级学常州,下先手棋思未来路——

“不怕从小做起,甚至可以从无做起!”

沿江高铁汉宜段冲刺通车,引江补汉工程施工如火如荼,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4月,踏上宜昌的土地,目之所及都是火热的建设景象。

“宜昌四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叠加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历史机遇,整体提升正当其时,对标争先时不我待。”宜昌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高低。宜昌决定选择对标学习江苏常州。

为什么是常州?“宜昌与常州地理区位相近,主导产业相通,发展历程相似。”宜昌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曾兴牡说。

2017年,常州市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大关,之后用6年时间迈上1万亿元台阶。2024年,宜昌市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常州冲刺万亿的经验,对宜昌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初步分析两地数据,我们既感到压力,又看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宜昌市发改委副主任彭志春说,常州多个方面值得宜昌好好学习借鉴。以两地均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为例,2016年,理想汽车落户常州,常州发展新能源产业坚持从原材料到应用端“多条腿”走路。如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近一半产值由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端贡献。

看常州,思宜昌。差距不只是在体量上,还有产业结构。宜昌新能源产业布局九成以上还停留在新能源电池生产、材料供应等产业链上游。

“对标学习不是照本宣科。我认为宜昌应该结合既有产业基础,花更大力气发展新能源船舶产业,延长产业链,布局更多相关未来产业,为突破式发展下好先手棋。”彭志春说。

“不怕从小做起,甚至可以从无做起!”常州干部们的口号和工作作风,让曾兴牡印象深刻。

下一步,宜昌市明确计划,由市级领导领衔城市能级跨越、枢纽经济发展、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等20个重点课题,寻求破题之策。组织“小团队、多批次”赴常州实地考察,借鉴当地成功经验。

县乡各自寻标杆,打开思路现学现用——

“学到的经验,我们现学现用”

“请11号办事人到1号窗口办理业务。”

4月16日上午,在宜昌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8个综合办事窗口依次排开。来办事的群众不用再看窗口、选对应单位,636项涉企业务、201项便民服务事项在这里能一窗综办。

“宜昌市高新区把学习对象确定为苏州工业园区,学到的经验,我们现学现用。”宜昌市高新区企业服务局局长覃然拿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心得体会。

在宜昌全域开展“对标先进 争创一流”活动中,宜昌市提出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分层分类、实事求是选择各自的对标对象,明确学习路径。

3月底,宜昌高新区组织经科、招商、企业服务局等多家单位“一把手”集中前往苏州工业园区实地学习,扎扎实实开展为期一周的能力提升培训。

近两个月,宜昌市夷陵区委书记、区长等分别带队前往扬州市江都区,提问题、找答案。

枝江市对标海宁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40项核心指标,明确一季度一对比……

“都说招商难,翻开江都区的企业名录,大受震撼。”夷陵区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刚说,当地六成新注册公司都是由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发展新业务而落地的。回夷陵区后,他第一时间到区内中船重工宜昌船柴公司等大型企业拜访,助力企业在夷陵区做大做强。

“学习完,我想大家再也不好意思抱怨大企业不多、新兴企业少了。”令夷陵区政府办副主任杨天赐印象深刻的是,江都区定期对辖区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开展数字化体检,在发展瓶颈期共商对策。江都本土企业亚威股份,原本是一家农具修理公司,在政府支持下,经过数次业务转型升级,最终成为工业母机领域上市企业。

宜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若干措施,引导广大干部在对标学习中以学提能、以学促干,让党员干部真正学出政治境界、全球视野、专业素养和复合能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

来源: 湖北日报

编辑:周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