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向新腾跃 岚图的蓝图

“心有成竹,行有岚图。岚图大卖,耶!”

灯光闪烁、掌声响起。4月9日,岚图汽车第20万辆整车下线,一场特别的仪式在岚图汽车工厂进行。

流程结束后,现场迟迟没有散场——岚图员工们拥簇着那辆蓝金双色的全新梦想家久久不愿离开。有人拿出手机,一连自拍好几张;有人拉着并肩奋战的同事合影;还有人站在车前,轻轻摩挲着车身,眼里写满骄傲与感动。

就在5个月前,岚图另一款车型知音,作为“中国新能源车年产第1000万辆”代表车型,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如今,岚图再迎喜事——第20万辆整车下线。对于这家年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纪念,更是信心的集结。

2025年4月9日,东风岚图第20万辆整车下线。

“从第一台车下线到今天的20万辆,我们是一点点摸索过来的。”站在车前,岚图汽车制造管理高级总监乐学凯激动溢于言表。

5年前,起步的岚图从传动燃油车产能向新能源升级改造,三电、动力总成全是新课题,质量、成本、效率都得边干边学。

最难的是芯片。“缺芯”问题让每一台车的生产都异常艰难。

那时候,岚图工厂里的生产节拍是6分钟一台车,一天最多四五十台——工艺不成熟,只能靠反复试错保证质量。

“现在呢?118秒一台车,日产近千台。”说这话时,乐学凯笑着看向眼前的第20万辆新车。

如今,“三电”系统自主研发,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上万种零部件自主协同……过去每一道难关,都已化成这条智能生产线上流动的节奏。

全新岚图梦想家见证第20万辆下线里程碑。

从工厂步行大约一刻钟,就到达岚图研发大楼。

智能座舱实验室内,岚图汽车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的这一天与往日并没有太多不同。

“你看这个屏幕是可以滑动的,副驾可以拉过来观影,主驾完全不会被打扰。”指着一台知音样车的中控屏,张贵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些看起来很科幻的功能背后,是研发团队从30多人到400余人的持续投入。

张贵海说,岚图不是“在电子消费品上装轮子”,而是在按真正的车规级标准做智能化。

摆在第一位的是安全。他举例,车规级硬件必须满足从-40℃到90℃的环境温度下稳定工作,而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芯片等通常只需适应-20℃到60℃的温度,标准和测试要求都不一样。“安全才是造车底线。我们必须做严苛的极限测试。”

在岚图,全球首创的2000MPa一体式热成型激光拼焊门环是“硬核武器”之一。这一材料具备更强的抗冲击能力,过去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今被岚图应用在量产车上。

岚图汽车CEO卢放说:“我们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用扎实的造车功底为用户提供最安全的新能源车。”

岚图汽车CEO卢放接受专访。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20万辆,不只是制造产能的飞跃,更是用户规模的增长。

岚图汽车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把这理解为“市场的认可,也是岚图内部机制运转的胜利”。

“‘听劝’这词,在岚图可不是随便说说。”他笑言,岚图的每一次升级,都是“从听用户的吐槽开始”,“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这一天,还在奔赴襄阳试车场的车上,岚图汽车新能源技术高级总监黄敏兴奋地跟记者分享:“你看了新闻没?那辆梦想家在江汉关原地转了一圈。”

分布式驱动原地掉头,这项曾经只有豪车品牌能承载的“尖板眼”,有望在30万元级别的岚图车上实现量产。“如果实现,那我们可能是全球第一家。”黄敏说。

用上大量仿真、大数据、AI等数字化技术,岚图把传统需要数十万公里实测验证的周期压缩为数据模拟,让硬件更快量产、软件更快迭代升级。“以前一年只能做一轮,现在一年内能多次迭代,这是新能源品牌竞争力的根基。”黄敏说。

今年下半年,岚图将全系上800V快充平台,实现10分钟补能400公里,继续冲击行业技术天花板……

如今,岚图销量从每月3000台,已稳定到每月1万台。

全新岚图梦想家。

“20万辆不是目标,只是更大目标的开始。”现场,卢放指出一个细节,“你们注意到没?今天大屏幕上,那个‘0’是无限放大的,代表我们的未来。”

20万辆,不只是数字的堆积,更是20万个用户家庭的选择。

“这对岚图,是市场的认可,是内部士气的提振。”卢放语气真切,“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站在新节点上,他看到更深远的意义。“岚图是央企,是国家队。我们要带动整个湖北武汉汽车产业链的跃迁,把本地零部件企业、核心技术研发都拉上来,把新能源技术真正扎根在中国。”

岚图,始于山间有风。风起于微末,却终将穿越山川、汇入浩瀚。

第20万辆车身后的“0”还在发光,它不是终点,而是又一宏伟蓝图的开始。

来源:长江云

编辑:张高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