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李登峰 刘润平)“走,去社区红心驿站歇会儿,顺便等接单。”3月20日,红安县城关镇街上的外卖骑手张博喊上同伴说。
近年来,红安县积极在新就业群体身边打造服务阵地。一方面,分类建设了3处“骑手之家”“司机之家”“蜂鸟之家”等安“新”驿站综合服务场所,让新就业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闲能学习;另一方面,统筹小区党建阵地“红心驿站”与“零工驿站”,建成42个“红色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面对新就业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红安县委社会工作部秉持“先做好服务,再发挥作用”的理念,推动人社、工会、共青团、妇联、司法、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下沉。各部门与社区共同研究,细化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份服务清单。新就业群体只要在居住社区就近报到,就能享受政策讲解、维权咨询、技能培训、子女托管、青年夜校学习、就餐打折,以及歇脚充电、读书锻炼、免费体检等服务。
“穿着工作服去社区食堂吃饭能打8折,10元钱就能吃得又饱又好!”“给4位老人送餐,就能在社区‘邻里食光’食堂免费吃饭,既帮了老人,也节约了开支。”在红安县城关镇北门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个外卖小哥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社区便利。
与此同时,红安县通过多方面的座谈和调查,结合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以及社区治理的难点,制定了针对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清单。清单倡导新就业群体担任志愿送餐员、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信息摸排员、隐患报送员和文明劝导员。
快递员秦卫明说:“我负责五丰岗社区,日常在社区穿梭,和大家打交道多。发现了隐患、收集到意见就及时报告给社区,也算为社区治理出份力。前两天,我报告巷子口路面破损,社区很快就派人修好了。”
截至目前,红安县已有415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到19个社区报到,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六大员”,还组建了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这一转变让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有效推动形成了“双向奔赴”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