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老家的路

听见 | 老家的路

作者 | 洪恩斌

老家有一条凸凹不平的路,延绵几公里,晨暮时,老黄牛踩着“太空步”,啃着路边的青草;一群孩子边走边哼着《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谣,每天往返家校;淳朴的乡亲,踏着必经之路,来到田间地头在犁耙水响声中弹奏起欢快的“田园曲”,辛勤地耕耘着生活的憧憬。

牛车河环库旅游路

老家的路是童年纯真的记忆,回想起如沐春风,记忆犹新。20世纪70年代初,老家路上每到假期是孩子们幸福的乐园,孩子们在路旁割野菜,捡猪草。伴随牧童悠扬悦耳的笛声,一名长着乌黑的头发,浓眉大眼,皮肤白皙,名叫楚才的儿童,骑在黄牛背上,目不转睛地看着一本纸页泛黄的书《红楼梦》。黄牛时常扭头,哞哞地叫,斜视着主人,它想喝一口清澈的水,到繁茂的草地饱餐一顿,看书的楚才对黄牛的信号浑然不知。他像是找到了一座富庶的金矿,聚精会神地看着,雷也打不动他。路头的黄四爹是个“故事大王”,擅长讲故事,朱元璋放牛、朱元璋“游龙宫”......讲得眉飞色舞,引人入胜,是村民家中的座上客。

稻田间穿越的旅游路

此时,他吸着旱烟,吞云吐雾,指着楚才跟村民说:“这孩子是读书的料,以后有大出息。”儿童时期的楚才品学兼优,勤奋努力,长大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村民的谈笑中,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一张黝黑光亮的脸,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的一名儿童在路上健步如飞奔向江边。黄四爹跟乡亲说,这是路北头谭大爹的儿子小谭,也是个读书迷。这时的小谭眨眼工夫已翻越到长江大堤上,大堤上轮船靠岸搁置的书,让他喜出望外。小说《彷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书,他爱不释手,读到精彩的段落,他就地取材,用大堤上丢弃的水泥袋里层纸做成草稿本,将美文抄下来。他从小怀揣着当一名作家的梦想,“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已烙印在他心里。

大崎山盘山公路

而后的岁月,当年的小谭,如今的老谭,写出长篇小说《走吧,兄弟》,在全国工人题材作品中获最佳人气奖。40多年卧薪尝胆,笔耕不辍,他也从“老家的路”走到了中国作协北戴河笔会。清晨,乡村冉冉升起一缕缕袅袅炊烟,伴随鸡鸣狗叫声不断,树上鸟儿也欢快地叫着,老家的路上也忙碌起来,路上常见到一名身残志坚的孩子。他拄着拐杖,背着黄书包,走到路边一块青石上坐下,聚精会神地看着小说《青春万岁》,他看书像入了“定”,路上来回的村民说,这孩子像个木头人、书呆子。他,就是后来成为青年作家的建勇。为了创作专著《人人都爱苏东坡》,他拜访苏学名家,夜以继日查阅资料,整理几十本笔记,不知疲倦,积劳成疾。在住院治疗期间,还念念不忘与东坡先生对话。

夜色中的灵润桥

宝剑锋从磨砺出,洋洋28万字的专著出版,现已成为畅销书籍,他也被大家称为“文化名家”。历经沧桑,老家建新社区发生巨大嬗变,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凸凹不平的土路,现已变成双向宽敞的柏油马路,阳光照在路面上闪耀着乌黑亮泽的光。路旁花坛里绿树鲜花点缀,散发着沁人的清香。路两侧的村民别墅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山墙彩绘五彩斑斓。老家路与宝塔大道、沿江大道、黄州大道纵横相连,路边安装了全民健身器材,建起了百姓大舞台,社区福利院似家般温馨,老人颐养天年。

走在老家宽阔的马路上,清风伴随着花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社区楼顶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荆楚最美社区红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主播

黄冈广播电视台  吴佩欣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