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青青

松竹梅,岁寒三友。寒冬时节,遍野枯黄,梅花尚未开放,只有翠竹依旧青青。

别看翠竹那么嫩,那么纤细,像个弱女子,可它从根至梢,从茎到叶,全身披绿,尽管寒风萧瑟,枝叶在风中起伏摇曳,身子却依旧挺拔、青翠、亭亭玉立,这阵式,说“美少女”尚不恰当,更像个女汉子。

翠竹喜欢丛生,一株株聚而簇拥,散布于山沟、谷底、边坡。走进竹林,我小心翼翼,因为脚底下有凹凸感,或许踩上了埋于地下的竹笋、竹根、竹鞭。此刻,它们正蓄积着力量,一旦接到了春风的召唤,即喷涌而出。

翠竹是冬日里最醒目的风景,大雪纷飞时,众鸟高飞尽,四野皆茫茫,只有清秀的竹林从皑皑白雪中探出头来,四下顾盼,露出了凌风斗雪的神采,也让文人骚客顿生豪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杖芒鞋轻胜马”。竹还被纳入“四君子”之列,连竹之空心特性亦有“久存凌云志,虚心拔节长”之誉。

古人爱竹之情溢于言表,最有名的当属郑板桥的《竹石》:“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竹外桃花三两枝”“门对千竿竹”,皆是极有意境的所在,此外,不少成语、俗语中亦有竹之身影:胸有成竹、竹筒倒豆子……

今人亦喜竹,门前屋后,大道小径,公园庭院,无不种植几株青竹,既为点缀,亦自成风景,即使是弱如文竹者,亦可做室内之盆景。竹影婆娑,竹枝摇曳,是美丽家园的标配。

时至今日,竹之用处仍多,竹笋是佳肴美味,竹笛、竹席、竹竿、竹地板、竹拐杖……即使那种细如丝的纤竹,也是菜农春日搭豆棚瓜架的好材料。竹编大师手法娴熟,其“势如破竹”,早已纳入非遗而得到传承。战争年代,竹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立过奇功,井冈翠竹掩护了早期红军的发展壮大,竹筒装盐巴送入山中游击队,竹筏下水助长征中的红军突破乌江……

竹的生命力顽强,既不畏寒风,也不惧农人年年砍伐,竹鞭、竹根只要尚存一丝于地下,春风一吹,皆如雨后春笋,不几年又是一片茫茫竹林竹海。

我爱青青翠竹,愿与青竹为伴。

(作者 夏桂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